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香港經濟新出路|當新概念激活傳統魚檔 將帶來哪些可能?

【編者按】點新聞上周推出《香港經濟新出路|73年歷史魚市場的「蝶變夢」》報道,留下了「香港能否建立自己的生鮮水產交易中心?」的疑問。而要想建立生鮮水產交易中心,香港有哪些優勢?又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點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採訪。

現時在香港,生鮮水產類交易基本上仍以傳統「議價」的方式交易——無論是油麻地果欄亦或是魚類統營處下的水產品交易等,都仍以此類交易方式為主。同時,香港又處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位置,在水產行業摸爬滾打了12年的盧曉楓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建立香港自己的生鮮水產交易中心,集分層交易、批發、零售為一體,為本地、內地及全球的供貨商及消費者搭建平台,在香港完成交易。

由香港轉口到內地的生鮮貨物需要經過多個流程,清晨飛機落地香港國際機場後,需要提貨員辦理相關手續,在提交必要的文件及經過簡單的貨物核對後,再將貨物送上前往內地的跨境貨車。但是離開機場提貨區之後,滿載貨物的跨境車並不能直接前往口岸過關,而是需要先到文錦渡口岸的中國檢驗辦事處簡單檢查貨物,這也是所有經香港中轉前往內地的生鮮食材都必須經歷的檢查過程。

對此,華潤創業水產平台總經理、新民黨中委盧曉楓表示,如果香港能建立起服務香港、輻射大灣區的生鮮水產交易市場,可以將檢驗過程改變為「兩地一檢」

落實兩地一檢增加產品「香港製造」的附加價值

盧曉楓介紹,香港作為一個單獨關稅區,也是最開放的市場:只需要在當地有衞生證及產地證,便可以允許產品進入香港市場銷售。食環署採用的是事中事後監管,因此進口貨品的准入門檻低,再加上商戶的自律性強,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較為安全的食品安全網絡。而內地因為幅員遼闊,對生態平衡需要格外注意,因此對進口貨品的准入可以算得上是「全球最嚴」。

盧曉楓認為,「最嚴」和「最自由」之間可以建立一條通道,結合兩地的法規聯合監管,利用好「一國兩制」,走出自己的路。香港方面做好聯通,在貨物到達之前提前申報進入內地,等貨物到達後在香港進行加工,然後再進入內地,還會有「香港製造」的附加價值。並且香港具備普通法優勢,如果有完整的操作手冊和機制,可以讓外國貨品進口完成審批手續和備案後,通過一般貿易經過香港進入內地,對於海外供應商來說,加強了交易的可預期性。

告別自行往產地尋找貨源?搭建交易平台  兼顧線上交易

此外,建立水產交易中心還可以優化現行的交易模式。現在無論是魚類統營處旗下的魚類批發市場還是city'super等大型超市,想要尋找貨源,都基本依託自行前往產地尋找貨源的方式。如果香港能夠建立起分層交易的生鮮水產交易市場,就可以為買家和賣家搭建一個可信賴的平台,減少中間環節

在盧曉楓的設想中,背靠龐大的內地市場,依託香港便利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如果在香港建立一個綜合性的生鮮水產交易中心,兩岸三地的經銷商不僅不需要再飛去海外訂貨,可以大大簡化交易流程,還能將整個交易過程留在本土進行,對消費者和水產商來說,定價機制也會更加透明、公開,亦有助於整個行業貿易的良性發展。

此外,對於傳統的魚類批發商而言,想要開拓業務的渠道也有限,雖然魚類統營處已經盡力拓展了線上交易,但市場仍多局限於本地,想要走出香港,大多數時候需要依託展會。

因此,盧曉楓認為,如果新建立的生鮮水產交易市場能同時兼顧線上交易,將大大方便本港及內地甚至全球的業界經營者,既能夠為內地經營者搭建出海的橋樑,方便「走出去」,也能夠為海外經營者進入內地搭建橋樑,方便「引進來」。同時,一個環境更好、有批發、有零售、有旅遊元素的生鮮水產批發市場,顯然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量,以促進交易。

香港建立水產交易中心有這些優勢

落地在重要消費品市場附近的大型交易中心可以匯集來自全球的各類產品,並能對接及滿足不同的需求,讓買家不用出國就可以採購到世界各地的產品。對於全球最主要的消費品市場——中國而言,香港建立自己的水產交易中心有其獨特的優勢。相較內地,香港最具競爭力的優勢之一就是關稅。

以三文魚為例,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的規定,進口普通稅率為40%,進口最惠國稅率為7%-10%,而進口暫定稅率也要5%-7%。而對於香港而言,進口是免關稅的。而經香港再出口到內地,根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除了內地禁止進口的產品外,所有原產自香港的產品均可享受零關稅優惠進口到內地。而這也是香港可建立水產交易中心的一個原因:部分生鮮水產在香港經過加工之後,可以以更優惠的稅率進入內地市場。

並且,內地消費者本身對香港的食品質素和安全性的信任度很高,「Made in Hong Kong」在很多內地消費者心裏是高品質、高食品安全的代表。盧曉楓舉例說,同樣是在內地銷售的「合味道」杯麵,香港生產的杯麵價格是內地生產的三倍。既然如此,那香港市場就應該做出差異化,繼續延續這個優勢。

此外,香港作為地理位置上的中轉站,也擁有過硬的保鮮技術。盧曉楓介紹,三文魚經過加工以後,按傳統方法只能保存3天,而現在,加工後的三文魚保鮮時間可以超過10天,且各項生物指標都會「保持得非常好」。隨着各個航空樞紐的連接,路網愈發便捷,物理上交通網絡的銜接與科技推動相結合,更有助香港發揮其中轉站的優勢與作用。

而在國際貿易方面,香港擁有跟國際接軌的交易模式。目前,香港已經擁有股票交易市場、大宗農產品交易市場等成熟交易市場。對於報價規則、交易價格及收市價的計算都有一套完整體系,而且還擁有市場波動調節機制,通過設置5分鐘的冷靜期幫助市場在波動的情況下重新回歸有序交易。盧曉楓認為,雖然這些交易的對象不是水產品,但是「交易」本身的底層邏輯是類似的。而現有交易市場下完善的交易機制,以及香港多年來積累的國際貿易經驗,為香港建立水產交易市場奠定了良好基礎。

人力成本或需解決?

不過也有業內專家認為,香港應該揚長避短,發揮自己轉口貿易的長處,拓展國際綱絡,利用香港航空樞紐的地位,和大灣區協同發展。太平紳士、聯泰集團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陳亨利認為,如果香港想要建立自己的水產交易中心,那首要解決的就是人力成本。水產交易中心需要僱傭大量的員工,而香港的用人成本是十分高昂的。並且,在深圳前海,目前已經開始計劃建立一間生鮮水產交易市場,因此陳亨利建議,香港應該把重點放在續寫轉口貿易及航空樞紐的優勢上,或許這樣才是最佳選擇。

對此,盧曉楓持不同觀點。他指出,保守估計香港目前有一萬多家從事食品加工的中小企業在生存和發展,只不過並未聚合起來,我們應該將眼光拉長來看,不只着眼於批發市場。零售、商超、物流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從業者,即便不吸納額外的勞動力,僅僅是將香港現有從事生鮮水產行業的中小企整合起來,也將足以支撐交易中心的運營。

盧曉楓說:「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一個平台,整合資源,從而更好地發揮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香港還有土地可建生鮮水產交易中心嗎?

水產交易中心建在哪裏,這個問題也十分重要。對於選址,盧曉楓認為,北部都會區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在特區政府目前的規劃當中,除了科創之外,物流倉儲也將會是北部都會區主力發展的產業之一。物流倉儲本身是相對靜止的,自身很難產生很高的附加值,必須要結合交易、結合服務,才能將物流倉儲的附加值發揮出來。他希望水產交易中心建成後可以與內地銜接,互相配合。

此外,盧曉楓還提到,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有170個足球場那麼大,但香港並不需要那麼大的地方。因為新發地市場所提供的服務覆蓋多個省份,且新發地已經經過了數十年的歷史沉積,而香港屬於粗放型市場,其核心是交易中心和園區的概念,因此大約20公頃的土地就足夠了,但必須是高效運轉且與內地完全融合的。

盧曉楓表示,外國在養殖端也在不斷發展技術,將來供應雙方的數據能共享,就能夠將非必要的成本和損耗降到最低,將整個食品的流通效率、價值都發揮到最大。「我們的目的並不是把產品賣到天價,讓很多人吃不起,而是希望把產品應有的市場價值經過充分的競爭,加上特區政府的支持,把全球流通的成本降到最低,把不必要的損失降到最低,這也是在香港建立水產交易中心的初衷的目的。」盧曉楓最後說道。

(點新聞記者丁熙言報道)

相關閱讀:

(有片)香港經濟新出路|73年歷史魚市場的「蝶變夢」

預算案|年內制訂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香港經濟新出路|當新概念激活傳統魚檔 將帶來哪些可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