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政協委員界別協商會今日(10日)召開,會上9名港區政協委員發言,圍繞「深化粵港合作,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主題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陳冬主持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作總結發言,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務院港澳辦有關負責人分別做了回應。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陳清霞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充分體現了堅持創新在大灣區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經過探索和實踐,大灣區協同創新在生物製藥領域取得較大進展,形成香港基礎研發——廣深產業應用——香港市場融資——商業落地推廣的閉環模式,有力促進了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雖然大灣區協同創新取得較好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例如各城市產業導向各自為政比較嚴重,不加區別地過度集中在一些新興產業;制度不同仍給大灣區創新要素流動帶來障礙,影響創新主體進行深度合作,降低跨境協同創新的推進效率。
陳清霞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設立專責機構,專門負責區域協同創新,推進規劃、組織、實施協同創新,完善大灣區產業聯盟及協作機制,統籌推進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用好「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對標國際規則,通過制度創新促進創新要素的便捷流動,增強跨境科研合作動力,全面允許香港、澳門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申請大灣區科技項目,以及建議廣東省整合惠港澳人才政策,港澳特區政府進一步放寬對內地赴港科創人才的申請限制。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周春玲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已近四年了,帶動吸引了眾多港資、外資以及合資企業到大灣區投資發展,在這股投資熱潮中,如何讓外資企業來了想留下,留下有作為,就要加快實現「軟硬聯通」。在「硬聯通」方面,她建議推動廣深港高鐵營運模式走向「公交化」;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推廣「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優化口岸設置,發揮好港珠澳大橋的功能。
至於「軟聯通」方面,周春玲建議探索「金融小額支付通」和數字人民幣發展;進一步放寬港澳註冊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在廣東使用範圍,以及建設跨境的公共衞生數據系統。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王明凡表示,需要進一步謀劃推進港澳青年人心回歸工作,以推進「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並營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他認為,深入推進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他建議大力推進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優化頂層設計,落實「一國兩制」實踐高質量發展;打造大灣區創新創業熱土,加大力度推進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基地建設,助力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加強粵港澳都市圈城市產業規劃、空間規劃接,形成獨具魅力的特色城市品牌形象。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施維雄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優質生活圈」和「促進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合作」着墨頗多,體現了中央對促進香港人心回歸和交流交心的高度重視。就目前發展情況看,粵港澳大灣區內社會保障和治理合作仍有待深度融合。
施維雄建議加強統籌謀劃,成立專責委員會,加速推進同步對接工作,發揮港澳所長,分享共贏成果,以及深化醫療、福利保障、教育服務等領域服務對接,包括在內地九市中各城市,選取至少一家水平最高的公立三甲醫院、若干家港澳居民集聚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立港澳特區醫保在線對接體系,實現直接結算和對標收費等等。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屠海鳴表示,為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共建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目標,在宜居、宜業、宜遊三個方面實現突破,應把握好四個關鍵:城鄉共融、空間共建、文化共生、社會共治。當中文化共生方面,他指出,粵港澳三地同文、同種、同根、同源,應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在文化遺產保護以及粵劇、龍舟、武術、美術等文化活動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弘揚嶺南文化,強化共同體意識。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蔡黃玲玲表示,在中央政策大力支持下,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必將帶動區內更多人員往來。福利保障是吸引人才的基本要素,當前大灣區的福利服務和社會保障還存在不少困難,包括港人在大灣區內生活和工作未能享有和當地人同等的福利待遇,及內地與香港在社會保障制度上存在差異等。她建議議粵港澳政府研究設立一個跨境專責部門,負責制定政策、整合資源、共同監管、協調支持福利服務,為遷到區內生活就業的港人和其家人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增加幸福感和歸屬感;負責審批社會工作者互認資格、社福機構的營運權、協調福利物資或慈善資金出入境等,確保更有效分配資源等等。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鄧健榮表示,應加強協同,打造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目前大灣區內的各大機場和基地航司的個體發展都很快很強,但競爭明顯,協同不足。大灣區航空業如何作為一個整體市場,順利實現2035年的目標,各大機場和基地航司之間的協同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實際工作中的一項重大挑戰。
鄧健榮提議成立大灣區航空業委員會。該委員會應該由中央統籌,特區政府、省市政府、機場運營方、主要基地航空公司及產學界專家參與。通過委員會的平台,可以高效協調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對於在現有運行機制下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可以通過委員會將真實情況快速上報中央,由國家層面協調解決。委員會可以制定策略計劃,協助大灣區航空業政策的創新。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劉江華表示,國家是香港的最大後盾,香港的命運時刻和國家聯繫在一起。國家發展一日千里,香港社會若能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巨大機遇,必能為個人、香港以及國家增添新的動能。作為中西方交匯的地方,香港有優勢和責任對外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前提是看到中國故事,所以建立起長期的、有系統的兩地學習體驗交流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劉江華認為,建立兩地交流體驗學習機制,要推進三個對接。首先,是對接國家部委以及國家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可以讓香港的不同行業從業者從宏觀上了解國家政策以及經濟發展的趨勢。其次,則是對接各省市的窗口企業,因為每一城市都會有不同的特色產業,香港不同行業定能從這些特色產業中找尋商機。最後,則是要對接「一帶一路」相關行業,幫助業界發揮香港優勢,在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貢獻力量及發展自身。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范駿華表示,要深化粵港澳合作,重點是人才互通,並且能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他建議建立大灣區人才庫及簡化簽證申請程序,以便真正實現人才互通、互用、互利。其次,為了鼓勵人才互通,減少顧慮,各市政府應考慮適度的補貼,如教育、醫療、交通、住房,以及優化大灣區內過境安排,有利實現一小時優質生活圈等等。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