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至4月7日赴大陸祭祖、參訪。根據其行程,馬英九一行將於3月31日下午到訪湖南,並於4月1日到家鄉湖南湘潭市湘潭縣祭祖。大公報記者22日前往湘潭縣白石鎮及茶恩寺鎮,探訪馬英九家鄉,發現當地已在必經之路上改鋪瀝青道路,並在馬英九祖父馬立安(馬大基)墓前搭建平台,為祭祖進行相關準備工作。湘潭縣當地鄉親紛紛表示,「我們把路修好鋪好,就等馬英九回來了」。
記者從長沙出發,沿107國道行駛約兩個小時左右,就來到白石鎮寺門前渡口,這裏是馬立安當時的老家,也是馬英九父親馬鶴凌的出生地。寺門前位於湘江邊,從這裏的渡口過江,對面即是衡山縣。當年,馬立安召集當地鄉賢,捐資在此興建碼頭,方便鄉親們過江。其善舉由功德碑記載,後人還在此修建書善亭紀念他的善舉。
道路鋪設前兩天已完工
在寺門前,記者發現當地已在為馬英九一行祭祖進行準備,村間道路都新鋪設了瀝青。村民介紹,道路鋪設就在前兩天已完工,而現場還有村民正在架梯登到書善亭上清掃整理。
在碼頭南邊百來米,就是當年馬立安老屋及馬家開辦的鴻興福鍋廠的舊址,舊址上建築物已不存,只有一棵當年種下的大樹,依舊青青如蓋,見證歲月,而門前湘江水煙波茫茫,浩蕩北去。
據當地人介紹,馬立安晚年帶領全家渡過湘江,去到對面的衡山縣生活,並在衡山去世。但家人依照他生前落葉歸根的遺願,將其安葬在如今的茶恩寺鎮雙陽村。
雙陽村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全村面積約為11.5平方公里,共22個村民小組,720餘戶,人口3200餘人。村內有大王山廟,歷400餘年歷史,香火不斷。從寺門前至雙陽村,大約7公里左右距離。墓地位於一片稻田中間地勢相對較高的丘地上,三面青山環繞,環境優美。當地村民介紹,原來這一片稻田都是馬家的產業。
墓廬由糯米混合「三合土」打造,墓廬後環繞水泥矮牆,正後方花崗石與漢白玉石碑搭建,形制和作派器宇軒昂。漢白玉石碑上的碑文書刻着「顯考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而在旁邊的後人落款中,可以清晰看到「英九」字樣。墓廬前植有兩棵常青松柏,使現場更顯肅穆。而墓前,是一片10來平方米的水泥坪。
記者看到,墓地現場有村民正在用實木板加寬田間原本狹窄的水泥路,並在水泥坪前搭建平台,以容納更多人在現場祭拜。村民介紹,搭建工作已進行了數天,現在將近完工。
當地村民守護馬家祖墓
82歲的雙陽村村民馬仁桃的家離馬英九的祖墓約500米。馬仁桃向記者講述,上世紀70年代初,馬家祖墳幾乎被推平。當時大陸正在大搞農田建設,由於馬立安墓地位於稻田的正中間,大隊就準備將墓推平復墾,用於農業生產。當時他正擔任大隊支書,馬立安外孫(馬英九表哥)劉肇禮找到他,由他出面阻止,才將祖墳完好地保存下來。
馬仁桃介紹,之後他受劉肇禮委託,一直照看着馬家祖墓,70年代末,由劉肇禮出資,他牽頭組織對祖墓進行了修葺,原本只剩光禿禿墓塚的祖墓,才成為了如今的規模。
馬仁桃說,2006年當地政府出資修建村前水泥路時,他拿了3萬多元鋪設了祖墓到村口的路基。他還興奮地告訴記者:「墓碑上的『英九』二字就是我親手刻上去的。」
馬仁桃說,他前兩天得知馬英九將回鄉祭祖的消息後非常高興,也非常歡迎馬英九回到家鄉,希望台灣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300宗親熱議馬英九回鄉祭祖
在寺門前渡口,與馬英九同為湖田馬氏族親的馬石山向記者展示了他手機微信上一個有300多人的馬氏宗親群組,群內族親圍繞着馬英九回鄉祭祖等熱門話題聊得熱火朝天。他熱情地告訴記者,按輩分算,他要喊馬英九叔叔。他表示,此次馬英九回鄉祭祖,追思祖先,族內宗親都非常重視,也表示歡迎。
在馬氏祖墓現場,有不少雙陽村村民正在圍觀。住在附近的村民齊和清表示,他從鄰居那裏得知馬英九將要回鄉祭祖,感到很高興。以前只在電視看到過馬英九,知道他曾經是台灣地區的領導人,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過貢獻,是個好人。
親人憶述|「馬講家鄉話 謙遜又溫和」
目前在湘潭縣開辦診所的劉肇禮,他的母親就是馬英九的姑姑馬元英,而劉肇禮則是馬英九的嫡親表哥,比馬英九年長八歲。
劉肇禮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曾於1990年陪同母親馬元英前往台灣探親。劉肇禮回憶,探親三個月期間,馬英九幾乎每天都會來給姑姑請安,而且在家裏同姑姑表親聊天都是用長沙話,謙遜又溫和。
探親結束時,劉肇禮曾對馬英九發出過邀請,希望他能早日回鄉祭拜先祖。
對於第一次回大陸探親的表弟馬英九,劉肇禮表示非常歡迎,他認為馬英九圓了慎終追遠之夢的同時,也是向台灣青年學子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絕佳機會,為促進兩岸民眾親近融合、加強兩岸交流作出傑出貢獻。
(來源:大公報 記者:姚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