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大有
興建以來一直風波不斷的西九文化藝術發展規劃,在兩大博物館相繼落成開展的今天,M+博物館依然被外界質疑,部分作品假借藝術創作自由,偷龍轉鳳,兜售特定的政治理念,甚至傳播涉嫌違反法律的政治意識。各界強烈質疑,作為政府公帑出資運作的公共博物設施,是否應該嚴格遵循本港法律,確保各項展品陳品符合法例規定,至少符合大眾的心理情感認知。
M+淪為「偉人的碎石場」?
點新聞近日再接到讀者爆料,指M+博物館網站仍然保留各類敏感作品的宣傳照及影片,其中包括被館方撤換的藝術家王廣義筆下的《毛澤東:紅色方格二號》。策展人在官網宣傳片中,花了約一分鐘時間簡介《毛澤東:紅色方格二號》這幅油畫,形容作品中的方格代表藝術家想用理性的標準,去判斷和思考歷史。值得留意的是,早在M+博物館去年疫後重開時,有傳媒留意到該油畫被下架,M+董事局主席陳智思當時回應點新聞時明確表示,須確保所有藏品不會有法律風險。
除了王廣義的紅格油畫保留在宣傳片之外,在M+官網找到大量帶有政治諷刺意味的作品,涉及石心寧、白宜洛、陳光輝等多名創作者。以《杜尚回顧展在中國》為例,M+官網指,石心寧「把法國藝術家杜尚的小便斗現成物作品《噴泉》與毛澤東並置在一起」,「畫中的毛澤東正在參觀《噴泉》,場景脫離現實,藝術家希望藉此探索『另一個中國』。」把小便斗與已故國家領導人畫像並列,在完全不符合中國人傳統的認知情感的情況下,有理由質疑,作者究竟想通過這樣不近人情的粗俗手法,如何探索另一個中國,作者心目中的另一個中國究竟是什麼?作者是否想別有用心地表達某種不言而喻的特定政治主張?
而藝術家白宜洛在作品《無題》展示一個疑似是毛澤東雙目閉上的殘舊石像,陳光輝則繪製了以《像》命名的畫作系列,當中有面容扭曲、輪廓模糊的毛澤東,涉嫌惡搞已故國家領導人。諸如此類的作品,姑且不論其藝術水準、表達手法、蘊含意境,單是就其可以扭曲模糊甚至陰暗化領導人的特別「藝術加工」,亦足以令人產生厭惡與排斥,這樣的所謂藝術作品其美感究竟在哪裡呢?觀眾又如何得到藝術欣賞過程中的美的薰陶與視覺享受呢?
患上政治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M+?
而對於觀眾對西九文化區「M+本店」售賣帶有政治諷刺意味的商品的投訴,M+零售團隊振振有詞地聲稱,團隊與世界各地博物館一樣,以文化藝術及商業營銷的角度研發和挑選產品以作銷售,出售的所有產品均符合香港法例,亦未曾因投訴而將任何正在發售的產品下架。表面看起來,冠冕堂皇,「義正詞嚴」,但用心揣摩,有覺得似乎不是那回事,以文化藝術營銷為何卻要打着政治旗號?為何要凸顯政治理念?為何要注重政治操作?
國有國法 家有家規
M+董事局新任主席陳智思早前表示,藝術家在表達訊息時,關鍵在於背後目的,如純粹想引起討論,他相信問題不大,但如果有意圖犯法如顛覆國家等,便會犯法。陳智思亦提到,在西方國家,部分涉及種族、宗教等議題,亦並非可以隨意批評,可能會破壞當地社會和諧,所以每個國家各有限制,需要尊重,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安全的要求,做法合理。那麼,西九的國家安全標準又如何理解呢?如何看待西九作品涉嫌侮辱已故國家領導人?雖然法例不會做揣測性的法理演繹,但並不意味着可以無限放大法律真空與漏洞,也並不意味着作者可以自由自在地遊走與法律縫隙之間。
其實,早於2021年3月,西九文化區M+館收藏艾未未的《透視研究:天安門》,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M+開展前夕,M+ 館長華安雅曾揚言,館方不會迴避與六四或修例風波相關展品,事件當時就引來各界反對,質疑艾未未相關展品有違國安法,質疑港府亂花公帑購置相關藝術品。
「藝術異類」還是當港人「水魚」?
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是每一個市民應該主動履行的公民責任與義務,不存在法律強制約束與強迫,西九文化區是政府一筆過注資216億元興建的公共文化設施,從法理上,西九文化區的任何設施作品行為,都必須最大限度符合公眾願望,合乎公眾認知,合乎本港市民的傳統習俗,以確保公眾利益,更加不能涉嫌觸犯法律,甚至在法理法例方面走鋼絲,等待執法機構斧正扶正。
西九應確保M+達到「普世美學標準」
作為文化區的西九管理局以及各展館首先就應該具備最基本的專業素養以及符合中國人認知習俗的道德標準,確保展務符合法例,這是管理方義不容辭的法定職責所在。更加不能將這種監管責任交由執法機構,由執法機構越俎代庖去審核。西九管理局應該依照本地法例,嚴格把關,從作品的選擇取捨到創作人的立場理念,以及華人社區的大眾心理與習俗等多方面把關,讓文化藝術創作與表現,能夠真正發揮為市民提供視聽盛宴與享受的文化藝術宗旨,而非故弄玄虛甚至別有用心地宣導某種特定的政治理念。否則,如此看似高雅的文化藝術殿堂,淪為政治雜耍的大雜院,那還要西九文化管理局幹什麼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