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久慧
輸入外勞是城中熱話,但此並非單一議題,並非缺人馬上就輸入。勞工政策是整體經濟政策的一環,也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環節,故此要從宏觀角度去分析,究竟輸入外勞對香港未來發展及對本地就業市場的影響。
一、低失業率是任何改革的先決條件
現時本港低失業率是改革的良機,舉例,近日因小一適齡學生人數回落,為更好地調配教育資源,教育局向各小學發出「開班信」,預計最少兩間小學面臨殺校危機。失業率低,被遣散的教職員自然容易找到新工作,對「殺校」的抵觸較低。若現時失業率高企,反對殺校的聲音必然更大,因為受影響者難找到其他崗位做替補。
再舉例,現時本港經濟結構不平衡,側重於金融及房地產業。未來香港若想高質量發展,或者創立更多新興產業,必定需要改革金融及地產,為新產業的吸納資金及使用土地資源創造良好條件。假設,政府想讓樓價更合理地調整,那麼市場交投就會趨向於淡靜,大批地產代理必然受影響,佣金收入大減,代理公司更會裁員。若失業率高企,政府讓樓價合理調整的措施必然遭到地產代理從業員的強烈反對;但若失業率低,各行各業都在搶人,本身待遇並不太高的地產代理很容易找到差不多薪酬的新工作,自然政府改革房地產的阻力就會大大降低。
二、改革影響兩類人
一般來說,改革影響兩類人,要麼資產跌價,要麼工作職位流失。在香港社會能累積一定財富的多為年紀比較大的,非從事前線工作,資產升值或資本收入佔他們收入頗主要部分,若經濟改革減慢資產升值,他們可用聲音或文字表達不滿,甚至捐錢給符合他們立場的媒體製造輿論,但由於非從事前線工作,他們對社會穩定的潛藏威脅並不大。
第二類人則是社會的就業人口,這些人較為年輕,資產不多,但活動力較強,未必能出錢,但是出力一定沒問題,出來遊行集會只是小菜一碟。他們對社會安定影響就大了,一旦進行改革,工作崗位流失最易令他們不滿,須知香港缺乏全民退休保障,社會保障制度也不完善,工作對他們至為重要,否則在生活開支高昂的香港,隨時手停口停!輸入外勞無疑將會開罪這些就業人口。
三、經濟因素影響23條立法期間的社會情緒
回歸四分一個世紀,特區政府仍未就23條立法,從上屆政府至今,種種將草案提交立會的承諾一一落空,一年推一年,官員雖然車輪轉般出來給公眾信心,但一直未落地,飽受黑暴蹂躪的普羅市民何以心安?
即使今年內能見到初步成績,立法仍須公眾諮詢及立會討論,最快都要明年完成立法。維持立法期間的社會安定至關重要,有國安法這一定海神針,亂港分子當然不敢作惡,反而是經濟因素對立法期間的社會情緒影響更大。
參看國安法實施後,西方所謂制裁不斷,預料23條立法時,西方絕不會閒着。雖然受疫情影響,西方經濟近兩年遭受重創,歐洲面對能源危機,英國經濟嚴重衰退,美國因疫情死亡人數數以百萬計,經濟損失無可估量。但等到特區政府的23條出台,英美估計也恢復得差不多了,不再是出口術罵罵而已的「無牙老虎」,而是出於政治目的分分鐘具能力對我方施加經濟制裁。一旦面對經濟制裁,失業率便有上升壓力。
四、派消費券升溫經濟的拙政
猶記得2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派消費券時,指某些行業仍未完全復甦,須刺激一下經濟。其實,當時已經通關一段時間,政府應預見到大量內地遊客將來港,全面帶動香港經濟復甦,本港須預備大量勞動力應對,但香港勞動力經三年疫情停滯,需時恢復活力,調整人力資源。此時陳茂波派消費券,無疑推高市民需求,令經濟熱上加熱,造成經濟短期過熱的亂象!果不其然,通關不足兩個月,陸續有政黨表示本地勞工短缺,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及復常步伐,要求輸入外勞填補空缺。
整件事最吊詭的是,這邊廂說經濟不行,需要消費券刺激一下;話音剛落,那邊廂又疾呼人手不足,生意多得忙不過來!當局應通盤考量,而非各自為政,財政司可以先取消將會派發的消費券,消除經濟過熱的誘因並減少政府財政儲備支出,如此一來,商戶預計生意將會減少,自然減少增聘員工,缺人問題馬上可舒緩,而主理勞工事務的官員就不用急着輸入外勞。
五、避免外勞成為「替罪羊」
細看這次提議輸入外勞,工種多了不少,連零售業、揸小巴都要輸入外勞,換言之,未來本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撞口撞面」見到不少外勞。現時低失業率自然問題不大,一旦失業率攀升,難免讓市民有了「工作被搶」心理落差,刺激港人情緒。須知以前本港輸入外勞,跟新加坡的做法差不多,外勞多在機場建築工地、工廠工作,市民在日常生活是遇不上外勞的,自然對本地市民的心理衝擊較小。生存在高度資本主義社會,港人普遍將對客戶與對競爭對手的心態分得很清楚,若是客戶,來自五湖四海,多多不拘。若是來搶飯碗搶資源的,相信放之四海,不論哪一個地方,本地人都會有抵觸的敏感情緒。
同時,根據現狀看,新輸入的外勞將主要來自內地,令人擔憂重演回歸以來,內地多次支援香港,但被抹黑當成替罪羊,將香港內部矛盾轉化成「香港與內地矛盾」的局面。
再者,無可否認過去幾年,移民帶走了香港一些勞動力,也有部分港人本來也想走,只是因為外圍的新冠疫情嚴峻,而徘徊在移民邊緣。貿貿然輸入外勞又會否加速他們「不如移民啦」的步伐呢?
總括而言,這兩個月的勞動力短缺並非真像。復常與通關來得相對急促,撇除來港遊客的大量需求,單是本港居民換護照換回鄉證需增加支援人手,市民爭相回鄉外遊造成短暫缺人,此時政府又派消費券令經濟熱上加熱,導致人力資源需求持續攀升,而香港經歷三年疫情,勞動力閒置已久,需時激活。故此不應倉促輸入外勞,應靜候一段時間,透過再培訓重整香港勞動力,發掘潛藏的人力資源,同時免除輸入勞工為23條立法帶來不確定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