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專題|茶果嶺「城中村」將清拆建屋 400年歷史文化或消失?

寮屋問題由港英政府年代遺留至今,現時本港仍有近38萬間寮屋,分布於港九新界多處,部分住戶的居住環境比劏房更惡劣。

已有400年歷史的「城中村」茶果嶺村即將清拆,將在原址興建6,750個單位,預計2030年前建成。點新聞記者透過茶果嶺居民關注組主席羅燕生和副主席羅悅屏的視角,帶大家參觀細味這條瀕臨消失的老村,感受箇中歷史情懷。

茶果嶺村,位於麗港城和油塘之間,名字由來有兩種說法,有說該處有一座半圓形的小山丘,遠看像剛蒸熟的茶果;亦有人稱,村民以客家人為主,喜歡自製茶果作小食,山上種了許多學名為「血桐」的茶果樹,因而得名。

茶果嶺寮屋環境。(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最早一批搬入茶果嶺村的居民分別姓鄧、羅、劉、黃、廖、邱、薛、曾、鄒等,現在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羅氏大屋」正是羅氏後人於1900年興建。茶果嶺村建有大量鐵皮屋,全盛時期有2萬名居民居住,大街兩旁開滿各式各樣的商店,包括餐廳、酒樓、士多、米舖、中西醫診所等,應有盡有。羅燕生笑言,小時候,村裹有「接生婆」,村民大多選擇自然分娩。隨着周邊地區發展,村民逐漸離開,目前大約有3000至4000人在茶果嶺村居住。

茶果嶺寮屋環境。(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茶果嶺村有水電供應,但未有排污設施,以致村民刷牙洗面、大小便,需要到小巴站旁的茶果嶺道公廁及浴室進行。點新聞記者實測步行時間,從鄰舍輔導會茶果嶺中心出發,來回至少要10分鐘,而公共浴室開放時間僅有兩節,分別是早上7時至9時,下午4時30分至晚上8時30分,非常不便。不單浴室開放時間有限,就連垃圾站都是用簡單的鐵皮搭建,甚是簡陋。

提起茶果嶺村,就必定聯想到村內的天后廟。該廟同樣獲評三級歷史建築,是本港現存最大的石砌廟宇,由四山居民於1821年集資建成,後來因興建亞細亞油庫而拆除,在茶果嶺道附近重建。除天后娘娘之外,天后廟還供奉觀音菩薩、魯班先師等。

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是一年一度的天后誕。作為大批水上人居住的村落,茶果嶺村每年都會舉辦盛大活動,如飄色巡遊、舞龍、舞獅、舞麒麟等等,慶祝天后娘娘生日的同時,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出入平安。

羅悅屏是茶果嶺村麒麟隊的老師傅。他憶述,麒麟隊全盛時期有50至60人,每年會特別為天后誕訂製麒麟頭表演,圖案各有差異,有龍、鳳、喜鵲,以及不同的祝福語等。

另一方面,四山公立學校的操場也會在天后寶誕期間搖身一變,築起一個掛滿七彩繽紛花牌的小戲棚,戲棚外會擠滿林林總總的小食檔,售賣狗仔粉、茶果、魚蛋等,內裹則有為期五日四夜的大戲表演,又稱「神功戲」,務求人神共樂。

羅悅屏表示,雖然四山公立學校已被「殺校」,但許多城中名人都曾在此上學,包括著名藝人羅家英、劉丹、寶珮如,「大有名堂」。現時學校已荒廢多年,操場在天后誕以外的日子,會用作高爾夫球和射箭練習場。

而有趣的是,不少人會特地到天后廟附近拜「求子石」。羅悅屏說,聽說當時有水上人連生七個女,透過誠心祈求,求子得子,吸引大批善信遠道而來,務求新一年平安旺丁。

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在2019年施政報告中提到,會「收回位於市區並適合作高密度房屋發展的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的私人土地,以加快發展這些合共7公頃的市區用地,重建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新社區」。羅燕生形容,當時感到忐忑不安,在茶古嶺村生活60多年,要離開這個孕育自己的家,始終會依依不捨。他提到,爺爺在清末時期已落戶茶果嶺,至今已有五、六代人在這生活,有過百年歷史,「擔心茶古嶺村的歷史文化最終被時代巨輪淹沒,對不起祖父輩」。

茶果嶺寮屋環境。(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茶果嶺寮屋環境。(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羅燕生表示,自方案公布後,特區政府曾於2020年舉行簡介會,說明發展計劃,之後因疫情而甚少接觸居民,直至近期才有音訊。據他了解,會有一個房協轄下、2026年落成的啟德屋邨接收茶果嶺村村民,但政府卻要2025年前清拆茶果嶺村,「時間上完全配合不到」。

羅燕生促請政府特事特辦,寛宏處理,尤其是村民理解社會急需土地興建房屋,願意作出犧牲,強調原區安置,保留文化,不是過分的要求。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發展茶果嶺有幾個原則,包括:安排適切公營房屋,給居民選擇,作無縫交接;提供租金津貼給租住私人物業的村民,直至茶果嶺的新屋落成,實現原區安置;以及提供場所,便利村民聚會和舉辦活動,如天后誕、龍舟盛事、飄色巡遊等。他強調,保育文化並非單單保存文物,而是「活文化」、「有生機的文化」。

茶果嶺寮屋環境。(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茶果嶺寮屋環境。(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茶果嶺寮屋環境。(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子言報道)

更多閱讀:

茶果嶺寮屋待拆1500人須遷出 政府指未必能原區安置

新界村屋僭建清拆難 劉業強倡先易後難解決問題

圖片故事|走過光輝歲月 香港霓虹招牌何去何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專題|茶果嶺「城中村」將清拆建屋 400年歷史文化或消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