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大埔居民而言,林村河河水渾濁、臭氣熏天,幾乎全年發生,無分季節。市民無奈忍受惡臭的同時,凸顯本港河道治理出現問題,亟需部門協調。

事緣有網民近日抱怨,林村河出現大量死魚及油污,衞生環境惡劣。點新聞記者到訪現場後,留意到河道兩側棲息大批雀鳥,鳥糞隨處可見,沿着河道走到廣福橋附近,能看見十數架快艇涉嫌違泊,阻礙河水流動,加劇臭味問題。

太和邨居民常姨向點新聞記者表示,林村河連貫整個大埔市區,是大埔重要地標之一,許多居民途經河道兩側行人路,前往大埔海濱公園晨運、跑步及踩單車等,形容林村河時常傳出惡臭,影響大埔居民的生活。
污染源頭眾多 排名全球第75的毒河
翻查資料,英國約克大學於2017至2019年期間,發起全球性河道藥物污染研究,香港城市大學參與其中。研究涵蓋104個地區、共258條河流,並針對水樣本化驗61種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藥物。結果發現,啟德河排名全球第29位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林村河位列75位,當中啟德河樣本更驗出6種抗生素,為全球最多。

香港作為彈丸之地,坐擁2條全球百大有毒河流,數量之多,非常罕見,但離奇的是,環保署去年回覆傳媒時卻稱,過去5年林村河的水質一直保持在「良好」或「極佳」的級別。
執法不足 造成災難性影響
林村河污染源頭眾多,當中以未經處理的家居及工商業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最為嚴重。由於林村河連接大埔區內雨水渠,經常有個人或機構將污水倒入雨水渠,造成災難性影響。
以去年為例,林村河下遊河道突然變白,其後經環保署調查,發現位於梅樹坑的一個屋苑涉嫌將非法棄置廢物傾倒至公共雨水渠。環保署曾透露,由2017年至2022年初,已就7宗涉嫌違反《水污染管制條例》排放至啟德河及林村河的個案提出檢控,法庭共判處罰款14萬8千元,又強調署方會巡查及跟進可能涉及非法排放污水的源頭。

另一方面,在河道上遊,有許多村屋未有接駁公共污水渠,將家居廢水直接排出,污染河流。渠務署早於2017年鋪設林村谷公共污水渠,村屋業主需按《水污染管制(排污設備)規例》,停止使用化糞池,並接駁至公共污水渠排污。然而,據環保署資料顯示,林村谷集水區內1807間村屋中,仍有15%(約270間)於2021年未有完成接駁公共污水渠,情況並不理想。


除此之外,野鳥聚居覓食,吸引市民餵飼,也是污染源頭之一。從現場環境可見,食環署已在河道行人道的「當眼處」,懸掛橫額,提醒公眾人士切勿餵飼野鳥,一經定罪,會被罰款港幣1千5百元,但問題至今仍未改善。大埔區防火委員會主席、大埔區議會前主席黃碧嬌提到,大批鷺鳥在雨水渠附近棲息,遺留大量糞便,當河水湧入渠內,就會把裏面的糞便一併沖出來。


黃碧嬌特別提到,林村河其中一個問題是快艇違泊,影響河水水速,而且尾部螺旋槳會將河床淤泥攪起,令惡臭問題持續。雖然政府在大埔新市鎮發展的時候,將許多水上人家安置在公共屋邨,卻未有理會漁民的維生工具。她建議政府點算河道快艇總數,登記持牌人姓名,並「一筆過買斷」,日後再現同類船隻,可以依法充公,制止違泊問題惡化。

部門權責分散 需設河道辦專門管理
而值得留意的是,林村河的管理橫跨多個政府部門。有不願具名的社區人士指,林村谷沙壩至廣福橋的上遊屬渠務署管轄範圍,廣福橋至河口的下遊位置則交由土木工程拓展署管理,並按實際需要,安排外判商,清理水底垃圾及淤泥;而食環署幫忙清理河面垃圾,環保署負責水質檢查,河道的快艇則由海事處管理。該名人士形容,「好聽叫分工明確,難聽叫各有各做。一年才有一兩次聯合行動」。
黃碧嬌表示,需要部門決心解決,建議仿傚內地做法,設立河道辦,專門管理河道環境衞生。她表示,內地河道管理,會列明各級主要負責人,通常第一負責人是該區的區委書記,又反問「河流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為何香港沒有統一的部門處理?」

大埔南分區委員會副主席羅曉楓憶述,曾有區議員要求,在林村河上遊、欠缺生態價值的地方,將明渠修築成暗渠,制止惡臭蔓延。他認同,林村河惡臭問題複雜,但歸根究底,是政府缺乏專責部門,管理河道,相信林村河如獲妥善管理,可以發展成媲美韓國首爾清溪川的特色景區。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