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術
特區政府自2012年10月實施「雙辣招」、即包括買家印花稅(BSD)及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至今超過十年;社會一直有聲音認為,樓市最為熾熱之時已過,若要方便港人以至其他人才來港、留港,應該撤掉「辣招」,讓住宅市場「自由運作」,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梁志堅最近要求政府「撤辣」,即使不是一次過取消,也應逐步撤除。行政長官李家超回應相關問題時,就表示現行政府針對樓市的措施,經過評估後仍然適用。筆者認為,樓市現在不算熾熱,但樓價仍然高企,如果特區政府「撤辣」,資金湧入樓市,一般市民要置業,就會更為困難。
梁志堅公開指,現時政府希望招攬人才,「辣招」或妨礙人才在港置業,影響招攬國際人才,因「人才都要買樓,(保留「辣招」)咁啲人點來啫」;他又提到,經歷三年疫情,本港經濟大受打擊,社會應該先關注整體經濟,地產屬次要,經濟好,樓市才會好。不過,李家超就回應,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多次說過,目前經過評估後,這些措施仍然適用。換句話說,在「撤辣」問題上,特區政府與地產界有着很不同的立場及視角。
「撤辣」會怎樣?
可能一些人士會有想法,認為如果政府「撤辣」,樓市、經濟都自然會好,這點是否真確不容易去推論,但是如果特區政府真的「撤辣」,很可能就會吸引大批資金入市,入市人士當中,會有專業投資者,會有想「多買一、兩層樓」的人士,亦會有更多香港以外的人士入市;需求大了,交投旺了,但是樓價亦會無可避免地上升,結果可能就是最有需要置業的一般市民,因樓價再度上揚而置業無望。
「辣招」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樓價因炒風而脫離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看去年底的數據,樓價向下調整了,但即使市民只是在新界區欲購買一個500平方呎的單位,平均售價也可能需要600萬;如是九龍及港島,樓價就更昂貴。現時的實況是,一般市民很難置業,如果政府「撤辣」,投資者可以更低成本入市,但最有置業需求的市民,即使能勉強置業,也極可能要承受更高的成本,變相在其他方面降低生活質素。
增加資助房屋供應 以作平衡
從自由市場的角度看,特區政府可以維持「辣招」,但不能控制樓價,這是事實,但維持政策防止近乎必會出現的炒風,乃是政府須有作為的地方;現時全球經濟不明朗,香港的股市等也並非興旺,如果筆者是投資者,在沒有「辣招」的情況下,把資金投入住宅市場肯定會是投資組合的一部分,特區政府堅持「辣招」,絕對有其道理。筆者會認為,在特區政府能力範圍內,全力增加居屋、夾屋等資助自置房屋,一方面可以平衡價格仍高企的樓市;另一方面,則可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不必每個想置業的普通市民也要「不吃不喝」多年才能夠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