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朱銘逝世|作品在港多處可見 《仲門》豎立中大成地標

現年85歲的台灣地區藝術家朱銘昨日(22日)晚上在家中輕生離世。香港多處可見朱銘的作品,包括中大地標《仲門》、中環交易廣場平台上的《太極》、金鐘中銀大廈正門的《和諧共處》,及放置於香港文化中心的《人間系列-排隊》等

朱銘的作品不時在香港的公共空間出現,包括中大地標《仲門》。(資料圖)

翻查資料,1986年製成的《仲門》,原題《門》,是朱銘的《太極系列》中最後一個大系列《拱門》的首件正式作品。1987年,朱銘將其贈予香港中文大學,這座巨型雕塑從太極拳的氣韻中獲得啟發,目前擺放於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正門前,成為了中大本部重要地標之一。2007年,朱銘將這件作品重新命名為《仲門》,並為作品重新親筆題字。

金鐘中銀大廈正門的《和諧共處》。(資料圖)

1989年,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委約朱銘為香港中國銀行總行創作大型青銅雕塑,因而便誕生了《和諧共處》。這座青銅雕塑特有的重量感和動感,與建築物「節節高升」的現代造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1989年,朱銘(左)在貝聿銘(右)的邀請下,來港為中銀大樓建造《和諧共處》。(資料圖)

位於中環交易廣場第二座平台噴水池旁的《太極》雕塑,亦是人們最多機會遇見的朱銘雕塑。

中環交易廣場平台上的《太極》。(點新聞資料圖)
中環交易廣場平台上的《太極》。(點新聞資料圖)

放置於香港文化中心的《人間系列-排隊》中,有十個造型各異的人物,排着隊等待着進入館內。除了以鮮豔的服裝顏色區別外,每個人身上不同的配件也是重點。在雕刻技法上,人物都以1980年代後「太極系列」的做法,以發泡膠塑形,再根據個別需要加以修整。雖然尺寸已經放大到跟真人一樣大小,不過臉部五官仍然以簡略的方式來表現。

放置於香港文化中心的《人間系列-排隊》。(網站截圖)

2010年6月,香港中環交易廣場、置地廣場曾舉辦「2010朱銘香港展」。朱銘當年曾提到:「除了台灣之外,香港觀眾應是最了解我的作品,香港也是我在1970年代晚期,開始進行海外展覽時,最先開始的地方,但是到現在,我想很多香港人還是只知道我所創作《太極系列》,其實在1980年代起,我便不斷地創作新的系列《人間》,與《太極》不同,《人間系列》在材質與主題上都非常的多元。」

2014年,康文署及朱銘美術館合辦了香港歷來最大規模的朱銘個人展覽《刻畫人間》,展出《人間系列》中120套雕塑作品,其中包括以木材、陶土、石塊、銅及不鏽鋼等不同物料創作的獨立作品。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報道:

台灣著名藝術家朱銘家中輕生 終年85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朱銘逝世|作品在港多處可見 《仲門》豎立中大成地標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