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都市人生活步伐急速,為了遠離煩囂的城市,不少人都會選擇到新界的鄉郊生活,空氣清新、生活更多,亦可以親近大自然。然而,不法分子卻將大型廢料垃圾棄置在郊野,破壞市郊美麗的景觀,更對大自然造成污染,政府去年開始推行「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可是情況仍然持續。
點新聞記者接到讀者投訴,指新界北區鄉郊地區常常有人將大量的垃圾到處棄置,記者在前往上水蕉徑營盤的現場,只見在粉錦公路的兩旁放有不少大型垃圾,如塑膠製品、鐵器、車胎及建築物料等,垃圾一直伸延至垃圾中轉站內,垃圾中轉站除了家用生活垃圾,亦有人將一些車胎放在一起。投訴者表示,由於車胎不屬於政府部門清理的垃圾範圍,因此承辦商不一定會處理。隨後記者再到上水鄉郊的唐公嶺的垃圾收集站發現堆積如山的卡板及廢棄木料,加上其他建築廢物,堆起來約1.5米之高。
鳳水分區委員會副主席、上水鄉郊民生協進會主席侯漢碩表示,鄉郊非法棄置大型垃圾十分常見,他經常接獲居民投訴,指有大型垃圾非法棄置在鄉郊垃圾站,當中涉及村外的人士,他們隨意棄置建築廢物,嚴重破壞鄉郊環境衞生。他曾建議政府部門在多個黑點加設攝錄機,以阻嚇非法棄置垃圾情況繼續發生,可是部門卻指資源有限,一直未有增加攝錄機的數量。
除了上水,元朗的鄉郊亦有同類的情況。經民聯元朗社區幹事張弓發指出,部分舊式垃圾站被關閉起來,食環署又將垃圾車放在站外的水馬圍欄外,垃圾車被塞滿,結果市民把垃圾隨地丟,污水外流,極不衞生。他建議政府應該在黑點加裝閉路電視,至於一般的鄉村垃圾站,政府應該考慮改建,以增加容納量,而且要封閉式而不是現在的開放式,減少污水外流,免得蚊蟲滋生,增加更多垃圾分類設施,如廚餘處理,改善鄉郊垃圾處理的現狀。
新界東的鄉郊都面對相同情況。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指出,現時法例規定,建造工程、裝修工程承判商,處置建築廢物時需向環保署繳費,惰性建築廢物,包括石塊、瓦礫、大石、土、泥及沙等,每公噸收費71元;堆填區接收的拆建廢料,如竹枝、木料、植物、玻璃及包裝廢物等,則每公噸收費200元。有不法分子及司機都選擇將垃圾棄置在隱蔽的地方,行為極不負責任,據了解,食環署、漁護署、環境署一般收到投訴後的會盡快處理,可是新界鄉郊幅員遼闊,再多的攝錄機也很難完全覆蓋,因此難以預防及杜絕,只能依賴市民的舉報,令行動變得被動,長遠而言,政府需要增加罰則及加強教育,方能紓緩情況。
環保團體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長春社一直關注鄉郊不少具生態價值地點的非法棄置建築垃圾,政府推行「清潔香港」行動,內容主要針對有民居的垃圾問題,而偏遠鄉郊的地方,大多人煙稀少。雖然長春社多次去信反映,部門有進行跟進行,可是情況未見改善。
為加強打擊違例棄置廢物問題,吳希文認為,可在保障個人私隱的情況下安裝監察攝錄機。他認同有助對局部地點可以有即時的阻嚇作用,不過,違法者仍能用盡一切方法迴避攝錄系統,故不能單靠攝錄系統一招處理問題。另一方面,審計署過去提交的報告,指攝錄的車牌影像不清晰、攝像機質素問題、寄給有關車主的信件無人認收而被退回、車主或駕駛者無提供案件詳情等,這些問題都有需要持續跟進及檢討。
根據《廢物處置條例》,首次定罪最高可被處罰款20萬元和監禁6個月,第二次或其後再被定罪,最高可被處罰款50萬元及監禁6個月。吳希文表示,現時非法傾倒的罰則以至實際刑罰,未能對非法傾倒起阻嚇作用。針對情況,他建議參考當年審計署報告,推動公營機構在工程項目採用運載記錄制度、確保監察攝像機系統的影像清晰、在6個月時效內就非法棄置廢物個案提出檢控等。
記者曾就情況向食環署查詢。食環署回應表示,根據紀錄,2022年5月至今年4月間,署方共接獲62宗在北區公眾地方非法棄置垃圾的投訴,並就於公眾地方非法棄置垃圾發出1225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從攝錄機錄像向涉嫌非法棄置廢物的違例人士發出72張告票。
對於安裝攝錄機的建議,食環署表示,已於各區非法棄置垃圾黑點安裝網絡攝錄機,部門會密切監察該些目標黑點,因應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若安裝攝錄機後個別地點的非法棄置垃圾情況有明顯改善,署方會暫停該地點攝錄機的運作,並會接優次在新的地點安裝攝錄機及調動攝錄工作,定期安承辦商清掃街道及清理棄置廢物外,張貼告示,提醒市民切勿在公眾地方棄置廢物,並不時派員巡查及採取突擊執法行動,以遏止非法棄置廢物的問題。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