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鈞翔
吃素的形式分為全素(純素)、奶蛋素、海鮮素、鍋邊素、五辛素等。吃素能減少攝取肉類食物,減低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及癌症的發生率,同時可減輕腸胃消化的負擔。肉類食物是相對消化較慢,沒有足夠纖維,肉類殘渣會停留在腸道較久。
事實上肉類食物涉及殺害生命,在海洋過分捕獲魚類會令全球品種銳減。植物糧食的生產效率約是肉食糧食的20倍,飼養家禽動物,需要耗費較多環境資源,並造成環境污染,更因動物排放出甲烷,使全球暖化更劇烈,家禽動物的排洩物會污染大量的水資源。本港更有調查指出,只有不足5%的人口長期吃素,25%的港人會彈性即間中吃素。
雖然吃素好處很多,但並非一面倒的。吃素品種、味道選擇較少,因而會進食較多加工、油炸及醃製食品,也會加入較多調味料或味精,這對健康未必有好處。不過,素食能提供較多纖維,相比吃肉所引起的癌症風險較低。
至於長期吃素的人士,需注意吸收鐵、鈣、維他命D及B12,以補充不吃肉類的不足。不少人以為吃素可以減肥,但事實並非最有效方法,因素食品中有油炸、甜膩及加工,對減肥甚至濕疹或暗瘡皮膚,同樣幫助不大。
至於過敏體質人士,即使吃素戒吃肉也幫助不大。幼童於5歲之後食物對過敏的影響會漸漸減少,建議先向專業人士諮詢找出過敏原,應戒則戒。另外,要留意有些食物含組織胺,能出現類似過敏反應。例如發酵飲品(紅白酒、香檳、啤酒)、發酵食物(酸菜、醋、乳酪、醬油)、煙燻肉品(臘腸、火腿、香腸)、乾果(葡萄乾、甜杏乾)、大部分的柑橘類水果、熟成乳酪、堅果類(核桃、腰果、花生)、蔬菜類(牛油果、茄子、菠菜、番茄)、魚類(沙丁魚、鯖魚、鮪魚)。
誘發體內釋放組織胺的食物,則有柑橘類、奇異果、檸檬、鳳梨、木瓜、番茄、草莓、香蕉、小麥胚芽、可可與巧克力、帶殼海鮮、人工添加物(苯甲酸鹽、亞硫酸鹽、味精、人工色素等)。
(點新聞特約記者陳惠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