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年應該是個豐收年,麥穗長得可大可飽滿了。誰想到老天爺連續下了四五天雨,麥都倒了,還生青芽了,都不管要了。」豫東某村的村民陳大娘和其他村民們這幾日沒事就到田裏查看麥子的情況。「不就是惦記着地裏這點麥子嗎,本來說雨停了,誰知道今天上午又下了場中雨。」河南省這場近十年罕見的「爛場雨」徹底讓村民們的麥子「爛」在了地裏,也讓人們擔憂起今年的收成。
所謂「爛場雨」是指小麥成熟收穫期間出現的大範圍連陰雨或暴雨天氣,會導致成熟的小麥和油菜籽粒發芽、霉變。5月底本應該是河南省開啟小麥大規模機收時期,卻因一場大範圍持續陰雨天氣打亂了節奏。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說,小麥三月怕霜、四月怕風、五月怕雨,五月底下雨最容易形成「爛場雨」。
而在此次降雨到來之前,郭天財對河南小麥的判斷有「三好」,即播種基礎整體好、苗情長勢持續向好、一噴三防效果好。郭天財判斷,此次陰雨天氣影響了河南豫南地區小麥機收進度,對於豫北、豫中等地沒有成熟的小麥會導致籽粒灌漿不充分,影響粒重、質量和商品品質。
降雨過程與豫南成熟期高度重合
5月25日以來出現的大範圍持續陰雨天氣,已經嚴重影響小麥正常成熟收穫。這次降雨過程與豫南地區小麥成熟期高度重合,持續長達6天,覆蓋河南全省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範區,特別是對駐馬店、南陽等地影響更大。此外,此次降雨過程雨量大,截至5月29日,全省平均降雨量達到35毫米,有11個省轄市降雨量超過30毫米,其中商丘81.3毫米、周口55毫米、駐馬店48.8毫米。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表示,這次陰雨天氣過程,導致一些地方麥田積水,小麥點片倒伏、發霉,全省部分地區出現籽粒萌動和穗發芽現象,是近10多年來最為嚴重的「爛場雨」天氣。
郭天財表示,歷史上1956年、1987年、2009年、2013年、2016年、2018年都是穗發芽比較嚴重的年份。今年河南個別地塊確實出現了穗發芽現象,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郭天財表示,雨停之後,黃河以南小麥成熟期會相對集中,這就增加了農機調度和小麥收穫的困難。
陳大娘也表示,現在地裏都是積水。「麥子被風吹倒,加上高溫,很快生芽,有些都已經在地裏扎根,有的已經發霉發黑了。」陳大娘嘆息道,這樣的情況根本沒有辦法收割。「沒個三四天的時間,收割機都沒辦法下地。」而在陳大娘的印象當中,像今年發芽這麼嚴重的情況,還是第一次遇見。「老早以前我們也碰到過這種情況,但這麼嚴重的沒見過。那時候只是穗上冒出一點點芽,就那麥子收了之後口感非常差,碾成麵粉和麵都和不成。」
河南是中國小麥種植大省,佔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的25%,國人吃的每4個饅頭中就有1個是用河南小麥麵粉做成的。對於當前河南小麥的收割進度,官方統計顯示,5月23日開始組織豫南成熟地區搶收小麥,雨前共搶收178萬畝,成熟小麥基本搶收完畢,降雨至今又組織搶收208.3萬畝。截至5月29日,累計收穫386.3萬畝,佔河南全省8,500萬畝小麥面積的4.52%。此外,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河南省有400多萬畝小麥種子田,種子產量38億斤,佔全國的38%以上,其中60%分布在豫北地區,受此次降雨影響較小,但今年豫南的小麥種子可能會受一些影響。
專家倡及時排水降漬鋪防水布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此輪連陰雨對小麥造成的損失,郭天財建議天氣晴好後要及時排水降漬,為天晴之後機械搶收創造條件、爭取時間。同時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烘乾設備烘乾小麥,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同時通過對在地頭鋪設防水布、利用公共場所對小麥進行晾曬。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6月1日基本具備農機下地作業條件,6月2日黃河以南進入集中收穫期,6月4日至7日可形成收穫高峰,預計6月15日前後麥收基本結束。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河南省濮陽、許昌等豫北地區村民都表示,這次降雨雖然導致了麥子部分倒伏,但是整體影響不大,只要接下來不再下雨,小麥就能按時收割了。
河南撥款2億專項用於小麥烘乾
河南省目前亦出台各項措施積極應對「爛場雨」,盡最大可能保障農民收益。河南省財政緊急下撥資金2億元人民幣,專項用於小麥烘乾,確保小麥質量。同時已經通知各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全力做好小麥保險理賠。
河南還採取各種措施搶抓時機、組織搶收。河南將調動現有烘乾設備,抓好搶收濕糧烘乾。發揮中儲糧、糧食系統、供銷系統烘乾設備大、能力強的優勢,加大濕糧收購力度,及時開展烘乾、倉儲,對糧食烘乾給予財政補貼。充分利用文化廣場、學校操場、空置廠房、各類場所的房前屋後、平整房頂等開展晾曬,指導農民在田間地頭鋪設防水布進行晾曬,盡可能挖掘晾曬空間。
同時,嚴格落實跨區機收免費通行政策,推行服務區、高速口現場辦證服務,增開綠色通道、增派服務人員,提高通行效率。加強警力部署,做好事故多發地段、易堵路段信息提示和車輛調度,及時快速處理事故,防止交通擁堵,確保農機順利通行。河南並將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開展收購,發揮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主力軍作用,加大收購力度。加強市場監測預警,引導農民有序售糧、企業均衡收糧。規範糧食收購行為,應收盡收。對於不符合食用標準的糧食,組織設點收購,一方面確保不流入口糧市場,一方面最大限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特稿|農業專家:極端天氣增多 須育抗災品種
河南省科技學院小麥遺傳改良研究中心主任歐行奇教授目前也在新鄉市輝縣的麥田裏密切觀察小麥的長勢。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他所監測的那片麥田,麥子都已經變黃,雖然略有傾伏,但並未有發芽和發霉的現象。歐行奇表示,這片麥地所用的品種是經過改良可以抗穗發芽的。
據歐行奇的觀察,隨着地球暖化造成的極端天氣增多,農作物生長的不確定性增加。「去年冬季斷崖式降溫,江蘇安徽不少農作物被凍死。今年春季三月份很長一段時間的低溫,不少品種的出穗率出現了明顯下降。這一階段,颳大風下大雨,導致麥子倒伏發芽,不僅影響產量,還影響品質。」
歐行奇還表示,隨着整體氣溫的升高,小麥的成熟期相較於之前明顯提前了。在歐行奇看來,應對極端氣候要靠好的品種。「除了要抗各種病蟲害之外,倒春寒來了要抗倒春寒,乾熱風來了要抗乾熱風,這就需要在品種改良上下功夫,培育抗災能力強的品種。從根本上做到未雨綢繆,以應對這種天然氣候災害,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須強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表示,「病蟲害」「乾熱風」「爛場雨」等都是對農作物影響較大的常見自然災害。「乾熱風」通常出現在小麥灌漿期,由於溫度升高濕度下降且伴有風力,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秕粒嚴重甚至枯萎死亡。我國華北、西北和黃淮地區春末夏初期間都有出現。
「隨着溫度的升高,各種病蟲害併發,『乾熱風』『病蟲害』等可以通過田間管理等技術手段去解決。相對來說,『爛場雨』出現在成熟收穫期,影響最大,會造成小麥倒伏、落粒,或發芽、霉變。此輪陰雨天氣影響了河南小麥機收進度,也會導致沒有成熟的小麥灌漿不充分,影響品質和產量。」胡冰川說。
「河南夏糧產量佔全國夏糧總產量四分之一,若河南遭遇大面積全域性質的災害,勢必影響全球小麥和糧食價格,而小麥前期價格仍然在下降。」胡冰川同時指出,「農業生產的災害損失,實際上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應災能力有很大關係。」胡冰川稱,過去由於防護水平和能力有限,所以受災面積比較大。近年來,經過農田水利等方面能力建設的投入,應災能力變強了,過去20年全國農作物成災面積不斷下降,豐收面積越來越大。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戚紅麗、劉蕊、任芳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