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今日(5日)上午11時許,警方接獲深水埗桂林街115號唐樓單位一名女子報案,一度訛稱是丈夫所為,誤導警方辦案。警方到場調查後,以涉嫌謀殺將其拘捕,下午約3時左右她被黑布蒙頭,在警員押解下登上警車帶署。
警指女疑兇無精神病紀錄 女童姑媽稱其疑有精神問題
西九龍總區刑事部(行動)警司鍾雅倫交代案情時表示,今早上午11時左右,警方接報到場調查,發現涉事劏房中有一個木門反鎖,人員開門後,在床上發現3名分別2歲、4歲及5歲的女童昏迷,救護人員隨即對她們進行搶救,並送去醫院,可惜最後不治。
鍾雅倫指出,經過初步檢驗,3名女童沒有表面傷痕,現場尋獲沒有利器或藥物等。警方經過調查指,女童母親不排除用枕頭親手將3個女兒焗死。女疑兇隨後致電其母親告訴自己殺人,其母親讓女疑兇弟弟報案。
鍾雅倫指3名女童與母親居於上址一個大約200呎的劏房大約11個月,以領取綜援過活,而女子與丈夫分居約一年,一直沒有聯絡,初步相信事件牽涉家庭感情問題,不排除涉及第三者或不想3名女童交予其他人照顧。
鍾雅倫表示,此宗個案屬於非常嚴重的家庭暴力案件,牽涉3名無辜女童遇害。警方非常重視家庭暴力罪行,必定全力調查,找出事實真相。警方呼籲各位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多點留意身邊朋友及家人,發揮鄰里互助精神,讓專業人員可以提早介入,避免悲劇發生。
女童的姑媽下午趕到醫院了解事件,亦向記者透露女童的父母二人已分居約一年,現時正就撫養權問題等候法庭判決。她對女童的母親殺害三名幼女表示不解,又稱對方疑有精神問題。
檔主黃先生指,今早11時剛開檔,就不幸遇到事件,自己更加目睹兩名小朋友在警員護送下,抱上救護車,兩人當時已面無血色,臉色蒼白。他認為,人人都有壓力,有情緒不應遷怒給小朋友。
鑽石山斬人案被告覆診前犯案 還押精神病中心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上周五(2日)才發生一起血腥謀殺案,警方當日拘捕一名39歲有精神病紀錄男子,他涉嫌導致一對密友方X彤(26歲)和劉X禧(22歲)無辜遇害。該兇嫌落網後被控兩項謀殺罪,法院今日開程序庭,檢方申請暫勿答辯,本案將延後至6月19日再訊,以等待兩份精神檢定報告,判定被告是否適合接受審判。被告在候審期間需還柙小欖精神病院。
社署在3日表示,被捕的男子有定時覆診和接受治療,為社署醫務社工跟進的個案。據了解,疑兇3年前因襲擊家人後,被揭患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更一度還柙小欖,其後被判入院令在葵涌醫院留醫。他留院3個月後出院,需定期覆診。今年疑兇父母發現其情緒變得暴躁、容易激動和孤僻,原定在案發後的6月6日覆診。
無辜被殺害的劉X禧母親昨日向傳媒表示希望澄清坊間一些失實消息,因為死者的妹妹曾在網上看到姐姐遇害的片段和一些網民的留言,曾問家人「究竟係唔係情殺?」劉媽媽直言女兒與另一死者方X彤是好朋友,而那些不實的消息已對家人造成很大且持續的傷害,令她更加難受,目前很擔心妹妹的情緒狀況,好在社署已經聯絡並提供援助。
劉媽媽坦言現時面對很大壓力,希望大家體諒,給予家人空間。家人目前會專注辦好女兒的身後事,望大家不要再傳閱相關影片,讓女兒安息,亦希望社會各界能關注有情緒病的人。
平機會行政總裁:精神疾病≠暴力 不應「火上加油」
鑽石山慘案及深水埗慘案的接連發生,引起市民對精神病患者關注,必須重視精神病患的安置看護治療,防止悲劇再發生。有市民認為「這幾年大家壓力都比較大,情緒的支援應該要更多一點。」還有市民希望社會各界為精神病患提供更多協助,而不要一味貼上歧視標籤,同時也期盼香港社會早日回復平靜。
平機會行政總裁朱崇文今日(5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不希望公眾因應此次事件將精神病與暴力掛鈎。環境因素亦是影響精神病患者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強調市民不應該「火上加油」,應該協助患者融入社會。他指出,在上述暴力事件發生後,發現在網絡上標籤精神病人的情況增加,提醒如果煽動他人歧視精神病患者,便有機會觸犯歧視條例。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強調,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病患者是少數,對陌生人的嚴重施襲事件更加非常罕見。嚴重精神病例如思覺失調症的主要症狀包括妄想、幻覺、言語和行為紊亂等。雖然有海外研究顯示,某些嚴重精神病會增加暴力的風險,但主要是侷限於「具有多種可改變臨床危險因素」的人士,例如急性思覺失調/復發的症狀,濫用藥物、缺乏病悉感、沒有依時接受治療等。
本地精神健康慈善機構2021年的研究發現,在香港被診斷有精神健康困擾的人中,有6成人表示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他們的困境,有43%的人表示擔心受到污名化和歧視。減少對精神疾病的污名,能確保有精神健康困擾的症狀的人或其照顧者可以毫無顧忌地尋求適當的支援和幫助。香港心聆行政總裁兼臨床心理學家凌悅雯博士說「面對這次不幸的事件,我們要記得其實絕大多數暴力行為並非源於精神疾病,而大多數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並無危險。我們須避免因單一悲劇而對有精神健康困擾人士作出以偏概全的結論。」
本港精神科醫生人手不足 調配資源仍有改善空間
有專家指出,現時香港只有400多名精神科醫生和600多名臨牀心理學家,要為700多萬市民服務,「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全港精神病患的數據主要來自醫管局及社會福利署,多為因情緒困擾須求診服藥、申領社會福利及需要社工跟進的人士。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10多年前曾在公立醫院執業,他指人手不足問題時至今日仍未解決,除了待遇問題,積壓個案及文書等工作量,都是導致離職潮持續的原因。根據醫管局數字,精神科醫生流失率不斷攀升,2020/21 年度有4.1%的醫生離職,2021/22 流失率達9.7%。專科門診就診人次亦不斷上升: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今日(5日)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社會對精神健康服務的需求高企,早在2007年已經提出精神科醫護人員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到如今仍未見明顯改善。陳友凱說,部分輕度精神病患者未必需要由專科醫生跟進,可交由地區康健中心或私家醫生協助分流,他指問題根源在於資源錯配,醫管局調配資源方面仍有改善空間。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林一星昨日(4日)出席電台節目指,本港現在只有1000多名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服務全港市民,服務提供者的工作量已經很大,若不增加資源在現有的精神健康服務,難以避免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的慘劇再次發生。他認為要在精神健康服務上投放更多資源,以及在地區康健中心加入精神健康服務。他促請當局研究如何讓患者縮短至每個月、或隔周可覆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