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的大坑西邨,雖以「邨」命名,卻並非由房委會或房協興建及管理,而是屬於「私人屋邨」。大坑西邨共8座樓宇,其中7座均於1965年落成,至今樓齡已58年,樓宇牆壁油漆剝落痕跡明顯,亦出現房屋空置的現象。政府早前提出重建大坑西邨,惟政府並非屋邨管理者,無法主導重建工作,而「私人屋邨」住戶亦不能獲得另一公屋單位安置,形成住戶、管理公司同政府之間的「拉鋸戰」。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日前公布重建遷置方案,並延長搬遷期至明年3月。現時已提交「住戶資料聲明書」的有逾1000名住戶,佔比約八成,其中滿足回遷條件的住戶佔比約七成,他們若願意自行租樓或到過渡性房屋,可獲發租金津貼用以補貼5年重建期間的租房費用;至於不合資格人士,可獲發放一筆過「特惠搬遷津貼」。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大坑西邨八座居民重建網絡昨日(11日)傍晚舉行記者會,要求滿足部分居民提出的「一屋換公屋」需求,確保居民得到妥善安置才展開重建計劃。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今日(12日)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由於大坑西邨屬於「私人發展屋邨」,只不過一直以來訂明是用以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現時客觀條件上本港公屋資源緊張,大坑西邨居民「一屋換公屋」的訴求,從資源分配角度考慮不合適,是對正輪候公屋人士的不公平。
有居民昨日表示擔心重建期逾5年,導致月均租金津貼變相減少,梁文廣回應指要「兩睇」,首先需要居民齊心配合重建工作確保過程暢順,另一方面建議回遷津貼要盡快給到居民手中。他相信居民本意絕非為難政府,建議市建局制訂重建工程逾期的解決方案,包括屆時將如何協助居民,強調有必要釋除居民疑慮,是負責未來發展的機構要「承擔的責任」。亦有居民提出擔心「一筆過」回遷津貼會超過申請公屋的資產入息限額等問題,梁文廣認為居民反映的合理問題必須予以解決,建議考慮分期向居民發放租金補貼,而根據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早前新聞稿提出可「透過駐邨社工隊協助推薦申請」,相信過渡性房屋樂意接收大坑西邨居民,解決居所問題。
針對昨日記者會上提到的在回遷方案中加入住戶資產審查條件,不少住戶擔心遷出後無法再搬回重建後單位等問題,梁文廣表示重建後的大坑西邨租金將以公屋標準而非新樓租價釐定,因此進行二次資格審查是為更好地合理分配資源,無需太過抗拒,且建議考慮全面避免「閂死一道門」,若個別人士及家庭遇到困難,可以隨時給予適當援助。他明白不少居民都是低收入等有困難人士,但當中也不乏「在好穩定嘅環境中不斷向上流動」的人士,幾十年前的政策並不與時俱進,呼籲居民向前看。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更多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