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師說新語|探索「由治及興」的香港教育

文/梁國強

「由亂到治、由治及興」,是香港在當前的整體方向,同樣地,香港教育也向這個正確方向邁步向前。前者乘着香港國安法在三年前的實施,一舉成為教育界的定海神針,目前剩下的就是打擊餘毒隱患軟對抗。另一方面,教育界亦需要共同思考並且拿出方案,走向一條「由治及興」的光明大道。

「由亂到治」不能說已經徹底完成,但確實有着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首先必須要提到香港國安法,它確是香港社會,特別是香港教育界的定海神針。不但每所學校都有相關的委員會,還要提交報告、加上專員視學,幾乎沒有學校會掉以輕心。香港國安法更是融入課程,每個學生都能在課本上吸收、課堂上理解;加上政府強調要做到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短短三年時間,已經頗有成效。第二就是升旗禮,目前中小幼,幾乎所有學校,每個上課天都必須升掛國旗,每周及重要日子如開學禮、畢業禮等都要有升旗禮,每月也要有一次國旗下的講話;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下,愛國心油然而生。另一個亮點是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交流團,因為今年已經復常,幾乎所有中學都回應課程要求,舉辦內地考察交流團。換言之,全港每一個中五學生都曾親身前往內地的不同城市,親身實地感受祖國高速發展給人民帶來的便利生活、幸福感和擁有感,當然還有發展背後,內地青少年蓬勃向上的澎湃動力。

「由治及興」則是當下的重要命題,需要關心教育的各界人士共同探討。本人亦結合政府政策,以及個人思考,提出以下三點意見。

首先,政府強調香港的政治體制是「行政主導」,同樣道理,教育亦應該要向這個方向努力。因為黑暴之前的社會氣氛強調分權,政策寸步難行,導致校本、自主成為教育界的常態。但是香港城市體量不大,教育資源分散會造成低效、雜亂而小眾的後果。例如中學的生涯規劃安排,政府投入巨大資源,讓四百間中學各施各法,熱熱鬧鬧之後,最終還不就是大學、大專、職業教育三條路?又例如香港今年文憑試日校考生只有41000人,但各類型學士、副學士學位,可以多達45000多個,許多課程無人問津,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資源錯配情況。因此,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應該有更大的魄力、更好的能力、更多的承擔,實行積極有為而且惠港惠民的教育政策。

第二,「以結果為目標」是特首的期望,同樣也應該是對香港教育的期望。香港教育的「結果(成果)」是很不錯的,在多項國際評估中,例如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無論閱讀、數學、科學,都是名列前茅。根據泰晤士報全球大學排行榜,全球200所最好的大學之中,香港就有五所大學入選,相比北京、上海、新加坡只有兩所入選。面對未來,去追求更好的結果,需要明確的目標、各持份者齊心合力、持之以恒的努力。政府為教育投放巨額資源、教育界為學生投入巨大努力,那就一定要有優秀的學習成效,以及要做到社會、家長、學生都滿意的教育成果。

第三,香港教育界要有眼光和願景,要與大灣區內的不同城市,共建世界級的大灣區教育。大灣區教育如何融合?如何滿足區內居民的剛需?如何透過交流學習尋求發展機會?甚至如何透過強強聯合打造世界級教育高地?這些嶄新的問題還未有人提出確切的答案,但已有着很多出色的嘗試。例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位於珠海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以及去年剛建成開學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又如在內地已經有六所港人子弟學校提供文憑試課程、在香港濕地公園旁也將有一所提供內地課程的私立學校。這些無不展現共建大灣區教育的勃勃生機。

香港正處於「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香港各界都在共同努力。教育界也一定能夠結合自身優勢,審時度勢、看清目標、積極進取、努力開拓,最終結成碩果累累。相信透過教育界仝工的拚搏付出,就一定能為香港「由治及興」的征程踏下堅實一步、為「一國兩制」偉大事業畫上亮麗的一筆、為民族復興添磚加瓦。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理事)

註:本文為獨家刊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觀點僅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師說新語|探索「由治及興」的香港教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