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照顧者」瀕臨崩潰 有誰共鳴 有誰支援?

文/陳術

每個繁華社會背後,總有讓人心酸的故事。香港雖是發達社會,但仍有貧窮問題,仍有需要照顧的弱勢社群,而談論到長者、殘疾人士,人們通常會聯想到,他們需要幫助以至是社福資源;可是,有多少人設想到,照顧他們的人,即是我們所說的照顧者,因為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照顧家人,而身心俱疲,甚至瀕臨崩潰呢?被照顧的老弱,故然值得注視,但照料他們的照顧者,亦不能被忽視,如果任由他們長期地孤立無援,社會悲劇可能就會不斷重演。

88歲婆婆照顧93歲家姐 忽視照顧者如製造悲劇

點新聞記者近日特意訪問「家庭照顧者」,年屆88歲的鍾婆婆,因為與93歲的家姐均無兒無女,照料患上柏金遜症家姐的重擔,就落在鍾婆婆肩上;我們十分難想像,一個88歲的婆,如果每日從早到晚工作15個小時,把家庭、照顧家姐等細務一一完成,當記者問鍾婆婆為何不把家姐送到老人院時,原來其家姐曾在院舍受到「不人道對待」,唯今之計,只好自己照料,但事情沒完沒了的鍾婆婆,坦言「有時候做到我自己都不想做人。」

有些照顧者要照顧長輩,有些則是照顧着子女。故事另一主角區婆婆,其丈夫十多年前離世,她要獨力照顧因先天性疾病,雙腿無力,需要長期坐在輪椅的兒子,除了每日早上的晨練,區婆婆沒有任何外出娛樂的時間,甚至連和街坊聊天也沒有,每日照料兒子包括幫助沖涼等,一般的清潔打掃,對她而言竟變成「休息時間」。人在而且還有精力,尚可照顧兒子,如果一日區婆婆不在,她兒子怎麼辦?她兒子曾說,「你死了我也去死」,實在讓人感嘆,這是社會哀歌。

上個月25日,屯門發生倫常企圖謀殺及自殺案,一名六旬男子疑在家中企圖以膠袋笠頭殺害患病的39歲女兒,事敗之後在會所上吊身亡,傳媒報道,案中女兒自出生便患上腦病,多年來父母悉心照顧,無奈歲月不饒人,女兒一直長大,父母一直老去,父親就萌生「一齊死」的想法。看過去幾個月的新聞,去年年底就出現5個月4宗「照顧者殺人事件」,其中在12月,一對老夫婦疑抵受不了照顧壓力,以鐵鎚扑斃47歲長期患病女兒;同月月初,一名53歲男子疑因長期照顧89歲老父壓力爆煲,揮刀殺父後自殺未遂,之後縱火燒屋雙雙殞命。由此可見,除了關注被照顧者,還有就是照顧者的身心健康。

需要有心人提供支援

遇難事,不避事,理應是社會的處事原則,接二連三有照顧者不堪壓力而尋短見,告訴我們不能再忽視這個「社會炸彈」。有立法會議員就呼籲,政府應盡快推行「照顧者為本」政策,以照顧者作為對象展開更多服務,包括盡快於十八區設立照顧者服務支援中心,為全港數十萬名照顧者提供包括暫託、情緒支援,照顧技巧訓練等一站式服務。另一方面,政府亦須增加院舍人手,確保入院的被照顧者能得到妥善照顧,讓院舍成為照顧者的安心之選。有時候,照顧者成為照料老弱家人的主要責任人,社會即使未能完全分擔他們的工作,至少要讓他們知道,整個社會與他們一起同行,需要支援以至輔導等,總有人在他們身邊。

社會需要支援的人很多,弱勢社群在人數上也未必是極少數,無論政府政策再完善,社福資源更豐富,都很難避免會有遺漏。筆者認為,工作、家庭生活較為穩定的人士,不妨多點關心家中老弱、親朋戚友以至是左鄰右里,守望相助,就是社會的最大力量。如果我們多走一步,多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或許可以防止家庭慘劇發生。當社會日漸變得功利而且冷漠,我們更要重拾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筆者始終堅信,應有的社會精神面貌,不能因風氣改變而放棄,正待我們重拾人性光輝。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照顧者」瀕臨崩潰 有誰共鳴 有誰支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