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第16屆世界華商大會昨日(25日)在泰國曼谷詩麗吉國家會展中心開幕,近4000名來自世界各地華商探討全球發展機遇。點新聞特此專訪了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中華總商會(中總)會長,了解他們對於中國經濟優勢、「一帶一路」建設及「RCEP」的個人見解,以及經歷多年發展,新一代華商有哪些創新,華商傳承之路又應如何走下去?讓我們一起看看各大會長的真知灼見!
香港中總會長蔡冠深表示,此次世界華商大會最特別之處是後疫情時代舉辦的第一次大會,很多華商三年都沒有見過,大家都希望面對面見面,除了談聯誼、合作、敘舊之外,都說要拚經濟。他認為,此次大會是一個雙向的投資經貿平台,很多華商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比以前好很多,都希望透過這個平台進入內地投資。
蔡冠深指出,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論貿易、投資都排在世界的前面,全產業鏈發展非常成熟,包括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新能源汽車等。此外中國的內外雙循環,內循環最大優勢是國家龐大的市場,「生產的貨都要有人買才行」,在內地生產很多貨品,不用出口直接賣給14億人,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是中國的優勢,這也是華商對中國感興趣的原因。
對於香港的優勢,蔡冠深表示,香港是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法治體系、簡單低稅制、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吸引華商來。香港作為自由貿易區,可以做在岸貿易和離岸貿易,在岸貿易是貨物來到香港再轉口出去,離岸貿易是貨物由外面直接配送去目的地不經過香港。他表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融資開信用證的方便性、簡單低稅制、法律等都促進香港貿易便利性。此外,香港的推銷(Marketing)及品牌化(Branding)也可以吸引華商,例如幫助企業塑造品牌、進行國際推廣等。此外,香港還可以成為「檢測中心」,進行監管評測,因為他們相信香港的標準,這也是香港的優勢。
談到華商的轉變,蔡冠深認為,老一輩華商年紀大,有鄉情所以會回到家鄉投資,但現在年輕華商投資主要審視回報率、投資環境、競爭力等,「哪裏對他們有利,他們便會投資哪裏」,是更加理性、現代化的投資。再加上,現在世界已經變得科技化、現代化,全都是新元素。他表示,現在中國在談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新能源、環保等超前新行業,新一代華商對這些感興趣,就會去中國投資,甚至會將這些企業引入他們所在國。例如泰國出口農產品到中國,但他們喜歡中國新能源汽車,便引進這些公司到當地設廠銷售。
蔡冠深表示,香港中總7月1日開始接任世界華商大會秘書處,除了將大會的組織、服務做好之外,一定要創新,他覺得薪火相傳是很重要的,他提到此次香港中總代表團年輕人佔大約20%,最年輕僅有23歲,已經開始跟日韓等新一代華商接觸交流,他認為此次大會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大家互相認識。中總11月將會在香港舉辦世界青年華商論壇,將年輕的企業家凝聚在一起,希望年輕人能夠見面,能夠有所傳承。
此外,蔡冠深提到,今年香港中總還會舉辦世界華商高峰論壇,關注「一帶一路」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開幕會在香港,然後在深圳閉幕。
新加坡中總會長高泉慶表示,每一屆世界華商大會都很注重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從第一屆到現在第十六屆,過去32年有很多年輕人參加。他認為作為商人必須用魄力、腦筋及時間去開創新天地,如果年紀大了,各方面都不如以前了,這些需要年輕人去開創。
高泉慶指出,華人佔了新加坡總人口大概75%,很多人從事金融及其他專業,政府部門也聘請相當多華人,他指出,最近5年至10年,很多人開始從事高科技方面的創業,甚至新加坡政府去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為他們提供貸款或投資。此外,假如部分行業被淘汰,新加坡政府甚至會提供資金,鼓勵這些行業轉型,去學習其他知識。同時,新加坡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因為新加坡國土面積相對較小,「蛋糕怎麼做都做不大」,形容全世界是一個大蛋糕,鼓勵企業「國際化」,「能夠做得了多少事,我們真的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我們肯定會積極去做。」
高泉慶指出,最近10年左右,整個生意經營模式產生了巨大變化,涉及疫情或地緣政治等因素,發展事業的思維、做法發生改變等,此外本來整個世界可以「無國界」去做事情,現在有了地緣政治的問題,「大家都好像要比較喜歡自掃門前雪。」他提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情、不同的政治都需要尊重,強調「和而不同,華商興隆」。
談到與中國聯繫,高泉慶表示,新加坡不論從政府層面或華商層面,跟中國關係較好,包括新加坡領導人訪問中國,新加坡華商也受到中國領導人接見等,此外兩地企業聯繫也非常多。對於中國的未來發展,他表示,「中國的未來肯定是好」,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潛能非常大。
馬來西亞中總會長盧成全表示,闊別四年終於來到曼谷參加第十六屆世界華商大會,各地華商面對面歡聚一堂,都很開心見到新老朋友。他指出,現在華商要面對地緣政治的影響,認為要更加多元,不能再採用保護主義。一個生產供應鏈直接或間接都會影響各個行業,例如一輛汽車下了訂單,因其中一個部分的生產國出現狀況,導致兩年內都不能交貨,現在華商就需要面對這些問題,故此大家要合作共贏,互惠互利。
盧成全認為,華商大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來自全球的華商都在這裏,「有海水的地方都有華人」,「華商不是因為他特別會做生意,不過他一定想改善他的生活,經商是一個渠道。」他指出,各地都有中華總商會以及其他華商組織,這些都是累積的華商力量,做生意就是要找新的商機,同時也去開拓商機,不是等待。
對於「一帶一路」、「RCEP」、粵港澳大灣區等發展,盧成全表示,習近平主席10年前就倡議了「一帶一路」,也特別強調全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這10年來不是講一個概念,而是在貫徹一個統一路線,除了脫貧外,在沿線國家開發「一帶一路」重心,從海港到鐵路,帶動了國家發展。他表示,身為海外華人認為中國變化太大了,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世界上只有中國(做到)」,他指出印度雖然人口與中國相近,但很難達到類似成就,「語言不統一是一個大問題」,在中國大家都說普通話。
對於華商傳承,盧成全認為,做生意要符合儒家思想提到「仁義禮信智」,誠信是最重要的環節,商人所提供產品、服務等都要到位,他引用泰國正大國際集團董事長謝國民所述「不利國家的不做,不利人民的不做」。此外,他認為創新亦十分重要,生意是一代傳一代的,每一代都要有突破、創新,「創新不是一個元素,是一個理念」,從經銷的創新、科技的創新及產品的創新等。
日本中總會長蕭敬如表示,此次華商大會日本代表團爭取了150人參加,日本有很多華商都想參與大會,在名單方面比較難協調。日本中總明年成立25周年,相對比較「年輕」。他指出,近40年有不少華商來到日本,自己是第三代華商,會員企業中有很多是第一代華商,他們對中國的情況比較了解,因此跟中國生意及經濟來往,他認為日本中總「會做得好一點」。
蕭敬如表示,在擔任中總會長後,自己跟下一代會員企業更積極參加華商活動,商會會員人數增加了10%-20%左右。他指出,近40年來到日本的華僑平均年齡較大,所以他希望能夠聚集年輕的下一代華商來參加中總的活動。
日本中總理事長嚴浩表示,作為日本華商,希望在推動日本和中國下一步的發展過程中,能夠把日本有特色的方面,和中國進行更好的交流和互動。
韓國中總會長宋國平表示,此次參加華商大會希望能獲取業界信息,亦想藉此推廣韓國政府及企業等,包括韓國「大健康」等項目。他指出,從中國來韓定居的人,包括朝鮮族、華人及在韓企業家共有近100萬人。中韓建交30年以來,經歷了很多風波,但他認為中韓是「不能分開」,兩國有密切的關係,希望增加經濟合作及加強民間交流。
宋國平指出,對於「一帶一路」、「RCEP」等,韓國大眾對此不太了解,因此他想要加強推廣。他表示,自己每次都會參加在香港舉辦的「一帶一路」活動,對於「RCEP」,北京和首爾每年都會經過中國投資協會進行合作,關係密切。此外,宋國平表示,東南亞及韓國華商較多是二代、三代的的家族企業,他想加強兩者之間的接觸,包括舉辦學術活動進行交流。
(點新聞記者陳風、思明、梁濤泰國曼谷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