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青評會發布青年政策建議 促進學業創業與文化認同

青評會發布倡議,促香港青年融入祖國發展大局。(主辦方供圖)

【點新聞報道】適逢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協會(簡稱「青評會」)就青年政策建議舉行發布會,盼能幫助香港青年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青評會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周浩鼎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愛國主義教育法》,港澳同胞做好愛國教育實在天經地義,適逢特首李家超上任行政長官一年,創造了良好開局,香港此時更具備條件,讓下一代年青人更好認識中華文化,培養民族情感,實踐愛國教育,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地。

一、規劃應用教育

青評會主席周浩鼎表示,建議政府當局就職專教育再作優化,例如把目前職訓局轄下的Earn & Learn計劃,放寬參加者跨境到內地實習的限制,有助青年人掌握更好的技術實習。同時DSE應用科目的最高得分應由目前4級,調升至5級,儘量與傳統科目看齊,避免應用科目或職專教育被人感覺「矮化」。周浩鼎表示,未來盼能為青年人擺脫現時香港俗稱「獨沽一味」金融財經的就業渠道,也配合香港新型工業發展,創造多渠道就業出路。

二、支援青年創業

青評會首席副主席陳志豪建議在學校提供創業及企業家能力培訓。他表示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支援青年創業,並提供不同類型的創業資助及培訓。然而,這些培訓一般屬於校外課程或在職培訓,未必能吸引大多數青年關注及參與。他建議特區政府把創業及企業家能力培訓融入在學校課程,讓青年有更多機會在高中或大專課程中接觸商業知識,從而激發更多青年的創業熱情及能力。

此外,陳志豪建議制定創業成效指標。他認為特區政府在鼓勵青年創業之餘,要做好期望管控的工作,讓青年清楚明白創業的困難和風險。特區政府可為青年創業政策制定指標,例如目標是培育推動多少間初創企業成立、把初創企業的存活率及持續度提升等,使青年創業政策的成效變得更多具體,不要淪為「為創業而創業」。

最後,陳志豪建議規劃更多夜市及商業步行街。他建議在北部都會區、交椅州人工島或將軍澳137區等新發展區設立更多商業步行街,以打破大財團對商業空間的壟斷,積極發展「街道經驗」,並且以更靈活的管理模式支持「夜市」的發展,吸引更多青年創業和小店進駐,支持中小企的發展。

三、落實愛國教育

青評會副主席甘文鋒表示,愛國教育在今天的香港要確實執行,這其中有三個重點要留意。首先是不能再讓愛國教育被污名化,要多推廣,多討論,多發展,讓市民大眾慢慢接納。第二是在愛國教育中,不應迴避中國共產黨,要認清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政基礎,談「一國兩制」中的「一國」不可能不談中國共產黨。他建議成立「一國兩制」資料館,當中既有「一國」,也有「兩制」,讓香港人和外國遊客建立更全面的認識。第三是要不止談過去,也要談現在,讓青年人去比較,例如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有別與歐美殖民和蓄奴的現代化,是提倡經濟互惠、合作共贏的現代化,這些應要包括進愛國教育當中。

四、做好文化認同

青評會秘書長羅崑表示,香港作為中西文化匯聚的國際城市,若能夠發揮好「一國兩制」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對國家有重要貢獻。同時,青評會認為祖國不斷發展強大,與世界各國交流、互動,將會是一個長期過程,而香港青年是最有條件成為國家面向世界推廣中華文化的代表。

因此,青評會認為要提升香港青年認識中華文化、歷史及社會文化,就此提出兩點建議:首先,建議政府推動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全國各省市的博物館建立網絡,合力組織和策劃更多關於中國文化文明相關的展覽;其次,加大力度支援民間組織與本地青年藝術家連結,在十八區開展中華文化藝術項目的推廣,藉以培育更多向世界傳遞中華交化的藝術工作者。

相關報道

陳勇:支持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 讓愛國成香港主旋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青評會發布青年政策建議 促進學業創業與文化認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