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易乾坤
6月29日,城規會舉辦的粉嶺高球場規劃建屋的最後一場公聽會在「反對收地建屋」的獨角戲下收場。自6月12日開始的五場公聽會,被稱為聆聽市民對球場建屋的意見,收到6787份申述,大部分公聽會位置被高球會管理層、顧問公司和高球會拉來的政商界大佬佔據,包括前政府高官、恒基兆業的執行董事等一眾名人,甚至連前埃及駐港總領事Amr EI Henawy以及沙特阿美石油團體系列賽的承辦商、Performance54執行董事Victoria Louise Jones,也被專程從新加坡請來出席公聽會。公聽會變成了反對政府收地建屋的「討伐、控訴」大會。
為期十年的建屋餅可以繼續畫下去嗎?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在一個活動致辭時說:未來5年平均每年有3萬個單位落成,公屋輪候時間可望縮減,從2021年/22年度的6.1年下降到2026/27年度的4.5年。根據基本法,每屆政府任期為五年,換句話說,黃副司長的話可以理解為輪候時間要達到目標需要到本屆政府任期結束才可以實現。如果實現不了,高官都照樣可以享受退休俸,政府目前沒有問責、追責的制度和程序。
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的酒會上,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辭中講道:「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致力提速提效,增加房屋供應。」現在是愛國者治港的時代,五年、甚至十年的「建屋大餅」還能照過去的「葫蘆」畫下去嗎?發展局、房屋局難道不能按照行政長官李家超所提的「提速提效」去做嗎?
粉嶺高球場建屋吵吵鬧鬧已經十多年了,支持收回的意見、反對收回的意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和尊重。2019年2月20日,時任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宣布接納土地供應小組建議,局部收回粉嶺高球場,但給予了3年過渡期,也就是到2023年9月實際收回。
3年過渡期相當於一屆政府的60%任期,政府還不夠意思嗎?本來以為9月收地是理所當然的事,誰能想到一份環評報告,引出了一邊倒批評政府收地,妄想將收地項目胎死腹中的大戲。
貪得無厭的吃相太難看
粉嶺高爾夫球場佔地170公頃,是所有私人體育會持有的用地面積最大的場所。土地是政府土地,以每年1001元的租金租給球會使用。香港有700多萬市民,網上查詢顯示,高球會會員不超過3000人,把球會稱作「權貴俱樂部」無可非議。
2021年2月,民政事務局批准球會發行50個新的公司會籍。但高爾夫球會從2019年開始,重新發出的會籍每個售價1680萬元,要求必須為上市公司,每年營業額要超過6億元。
香港已經結束了反對派拖政府施政後腿的混亂局面,開啟了愛國者治港的新篇章,凝心聚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成為本屆政府的行動指南。
誰能想到2018年花費了1200萬公帑的土地大辯論,行政會議通過的粉嶺高球場收地建屋項目今天可能被翻盤?政府搭台的五場公聽會,成了高球場相關利益團體控訴政府決策失敗、失誤的表演秀。
今日香港沒有了反對派,「粉嶺球場反政府收地事件」出現了某些「愛國者們」蠢蠢欲動的暗湧,他們在帶頭撕裂香港,集體在控訴政府決策沒有眼光,貶低康文署不會管理球場,缺乏香港發展大局,環保、昆蟲棲息地等五花八門的理由,有的甚至將高度提到了如果在球場那修建1萬多伙公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招牌都要受到影響。
最令人心驚膽顫的說法是,「香港大把土地,為何一定要收回粉嶺球場?」將一個本屬於政府的土地,且已經提供了3年的過渡期,到期收回竟然出現了違背「一國兩制」的論調,有人甚至發揮想像,如果粉嶺高球場(舊場)被收回,那麼其他20多個私人俱樂部設施是否也可以被收回建屋,會大力打擊外國商人來港創業、營商。這種無限延伸、具有豐富想像力的說辭和推測,來要求政府吞回已經做出的決定,簡直是販賣恐懼、聳人聽聞,與昔日的反對派有何不同?
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已經超過了收地建屋的範疇。須知,上屆政府的決定,是政府施政的威信所在。
現在代表高球場出席公聽會的人士,在土地大辯論時,你們在哪裏?你們是否有反對過政府的這項決定?行政會議通過後,政府公開宣布收回,給了3年的過渡期,3年難道在140公頃的土地上建不成一個停車場嗎?筆者翻查資料發現,很多今日反對收地的高官、議員已經做了幾屆的行政會議成員,在土地大辯論時,是否公開表達過反對意見?目前筆者僅僅查到當時的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曾公開反對收回球場建屋。
有報章記者親身體驗粉嶺高球場,寫出連篇報道及社評,很多人便慌了,以為北京有指示,開始打聽北京對粉嶺高球場收地的意見,得到的結果是北京沒有過分關心這個收地項目,是編輯自作主張,結果很多行會成員、前高官、議員紛紛跳出來反對政府收地,給人的感覺就是「誰不反對收地,誰不是大佬」一樣。
在某些高官、議員的帶動下,風向完全變了,香港已經沒有了反對派,現在的愛國者治港派屬於過去的建制派,建制派內部出現了很多質疑是否要收回的聲音。高球場借公聽會的反擊力度越來越大,聲音及層級也越來越高,幾位行政會議成員也公開跳出來反對收地建屋。政府公開信息顯示,16名行會非官守成員中共有7人擁有高球場會籍。對比回歸前港英時代的行政局,敢和政府唱反調嗎?為什麼現在到了愛國者治港的今天,香港正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征程上,反對政府收地的竟然有那麼多行會成員?這對香港特區政府未來的良政善治是好還是壞?
新界鄉紳的鄉事派、北區區議會10名區議員反對收地計劃,並揚言如果計劃通過,北區的四個鄉將群起而攻之。鄉議局主席劉業強舉行記者招待會,提供一個上水丙崗村的農地建屋計劃,將8.5公頃荒廢農地賣給政府,按照6倍地積比,可以建9幢,共12188伙公屋。招招進逼,鄉紳派提出的替補方案,是一箭雙雕的計策,既可以為丙崗村的荒廢農地找到政府這個大買家(公開顯示,高球場附近農地的價格從300蚊/呎,已經漲到680-1000蚊/呎),又可以保留粉嶺高球場。這是多麼美好的一樁生意!
由治及興新征程還在創造與政府對立
9月收回的土地,只有9公頃用於建屋,地址位於高球場東面,和球場相隔粉錦公路,該地塊目前用途是停車場,在北區醫院的斜對面,其他23公頃生態價值高的區域用地,由康文署進行管理和維護,如果球會需要,隨時可以租用,已經是非常好的折中方案。上屆政府行政會議已經通過,本屆政府也繼續執行,筆者看不到這樣做有何不妥。
政府公布未來十年公營房屋36萬伙,比目標30萬伙多出6萬伙,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提出質詢,認為在公營房屋土地已經超過目標時,能否將涉及高球場的土地改為公眾球場?並認為這樣可以惠及更多市民。
本次反對收地的幾個行政會議成員應該已經在當年的會議紀錄上簽名認可,何必為了自己的那點私人利益,讓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進行各種浮誇的表演,然後再強逼行政長官李家超收回決定呢?為了公眾利益,李家超的「殺威棒」一旦啟用,這些身為高球會會員的行政會議成員或立法會議員還有何面目繼續待在行會和立法會?
筆者強烈建議:如果哪位知名人士再公開反對收地建屋,應效法行會成員申報,首先向公眾公開自己是否是高球會會員或者其他私人體育會的會員,然後再發表意見。
與政府對立、撕裂社會,這些都是回歸26年來反對派的強項。現在管治香港的都是愛國愛港者,告別劏房等房屋問題是國家領導人的期望、香港社會的期望、所有香港人的共識,更是政府必須解決的最大民生問題,那些大佬們不可能不知道,反對粉嶺高球場收地的利益集團真的希望再次點燃撕裂社會、反對政府這個「火藥庫」嗎?
五場公聽會結束了,筆者奉勸:不管哪個導演導出的這齣大戲,表演已經完畢,演出費已經支付,該幹啥幹啥去吧。不要繼續以天花亂墜的理由反對政府收地的決定,如果繼續緊逼行政長官李家超硬吞回政府決定,動搖政府管治威信,一旦特首動用「殺威棒」,後果肯定超過利益集團的想像。
(作者觀點僅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