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亦是魯迅先生誕辰142周年。第十四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寫作決賽今日(8日)在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舉行,全港共收到1300份參賽作品,經評委老師篩選後,共計153位選手到場參加決賽。
自2021年首次設立香港賽區以來,魯青獎在香港的影響力逐步提升。今年比賽分為寫作比賽與書法比賽,共吸引2300名香港學生及青年積極參賽。為鼓勵更多非華裔學生及青年學習中文,今年特別分設兩個語言組別——母語組及非母語組,其中共收到母語組作品2244份,非母語組作品56份。
「今年增設非母語組別,希望非母語參賽同學也可以透過魯青獎平台,學習到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知識。」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常務副主席、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校長、新界校長會主席邱少雄介紹說。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學生Prashadie進入非母語組寫作決賽,她告訴記者,學校的老師鼓勵她參加這次比賽,她自己也想展示學習中文的成果,她希望擴充自己的中文詞彙量,令文章更流暢。該校中文科主任林老師表示,學校鼓勵少數族裔學生接觸中國文化,同時也鼓勵他們用中文寫作。林老師認為,魯青獎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學生有機會將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她指出,從第一年賽事學校就鼓勵學生參加,也取得不錯的成績,「第一年有學生拿到一等獎,第二年有學生拿到特等獎,魯青獎比賽給到學生很大的信心。」
來自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的作文決賽選手王筠毅曾多次在點新聞「學生園地」欄目投稿,他也是上一屆魯青獎香港賽區書法比賽特等獎得主。他表示,向點新聞投稿並被錄用對他來說是很大的鼓勵,而這次進入作文比賽決賽很開心,可以跟更多厲害的同學一起切磋,也認為這次比賽自己的發揮還不錯。王筠毅的父親向記者表示,他之所以鼓勵孩子參賽,是因為覺得魯青獎是一個很專業的比賽,例如,魯青獎的書法比賽會給孩子專業的指導,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板,作為家長,他非常感謝魯青獎這個舞台。
高中組決賽選手萬利選擇的參賽題目是《我(一名高中學生)與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對話》,她表示這次比賽題目難度適中,她平時喜歡閱讀,尤其是喜歡科幻類小說,而被問及有沒有寫作秘笈時,她說,要多從生活中積累。談到進入決賽的心情,她說:「感到很開心,感覺之前寫的作文有被認同。」
緊張的比賽過後,就到閱卷打分環節。第十四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青年組」評委、中國作協會員、香港藝發局文委會主席羅光萍接受點新聞採訪時表示,作為三年的評審,她感覺參賽作品的質素越來越高。她說:「感受到香港青少年的視野更開闊了,尤其是看到幾篇關於人工智能主題的文章寫得非常好,他們很有想像力。」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提到「人工智能只是植入大數據的木偶,智能不代表智慧,但它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羅光萍欣慰通過這次比賽,看到香港青少年的文筆越來越好,通過他們的文章也能看出他們的家國情懷越來越深。
第十四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評審委員會副主席康一橋表示,今年是魯迅青少年文學獎設立香港賽區的第三年,參賽人數逐年增加,證明比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希望借魯青獎比賽促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對寫作的熱愛,同時也希望通過比賽配合的活動,例如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覽以及學術講座,讓學生獲益更多。
本次比賽由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主辦,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及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承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贊助,九龍地域校長聯會、香港島校長聯會、新界校長會、香港教師會、馬相伯天俞教育基金會合辦,新民黨青年委員會、香港青年協進會、新界青年聯會協辦,香港青少年知行書院執行。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以「尊重母語、學習語文、獨立思考、培養韌性」為宗旨,是全國頂尖的青少年文學創作評選活動。活動由魯迅之子、全國政協委員周海嬰生前創辦,從2009年開始,已成功舉辦十三屆,累計參賽人次超過1000萬,發掘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少年文學創作者。
(點新聞記者嚴璐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