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林曉輝:「高才通」納非百強大學人才 要主動更要快

文/林曉輝

最近,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先後放風,指特區政府正研究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下稱「高才通」)擴大吸納至「非百大」高校(不在世界百強高校名單當中的高校),通過加入這類內地或海外的優秀高校,以擴大吸納範圍,吸引更多人才來港發展。

對正在進一步深化為智慧型城市的香港而言,人才是一個重要資源,有了人才,固有產業才能有所提升,新興產業才能興起。面對世界各大城市的競爭,為保持自身的競爭力,特區政府也沒有怠慢,去年底推出了「高才通」,旨在吸引內地及海外各地具備豐富工作經驗及高學歷的高端人才到香港探索機遇。這些高端人才包括高收入人士和世界頂尖大學(即全球百強大學)的畢業生。

按照現時的排名,內地有九所百強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現時評核世界高校排名的準則,大多是根據學校的學術聲望、僱主聲譽、師生比例、論文引用率、就業情況等作為評分基準,因此能夠榜上有名的高校,都是卓越的綜合型大學。然而,現今內地有不少高校,雖然未能擠身世界百大行列,但它們在個別領域卻是位列世界前沿,名氣和聲望不比百大高校差。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工業及航天材料技術等領域研究屬世界一流水平,深圳大學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應用、金融、建築等領域過去十年迅速冒起。若「高才通」擴大吸納至「非百大」高校,將有助匯集更多內地傑出人才來港發展,是相當值得去做的。

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如火如荼,「搶人才」除了為香港未來發展作考慮外,更加要為大灣區儲備人才。通過擴大「高才通」,讓更多了解國家發展的內地人才在香港生活和發展,對未來香港都市和產業發展、灣區融合及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等都極具意義。

因此,「高才通」擴大吸納至「非百大」高校的構思方向絕對正確,可以說是對「高才通」效益和效能的深化。

擴大「高才通」需設「基準線」

擴大「高才通」對香港未來發展自然有相當多的好處,然而,特區政府也要為此設下「基準線」,就是要做到精準納才。雖然說是「搶人才」,也不能濫竽充數,例如在考慮吸納來自「非百大」高校的人才時,可以清晰地規定相關院校某個學系領域的畢業生才能申請,同時特區政府也要制定「先後次序」,急需哪類人才便優先擴大相關院校,達至有序納才。值得注意的是,特區政府需要通過公關和大眾宣傳的方式,向市民說清楚「搶人才」焦點是聚焦在人才所屬的領域和能力,讓市民了解特區政府「搶人才」的目的,同時讓大眾了解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就是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有能之士,也是國際大都會的一大特色。

與此同時,特區政府當前着眼於「搶人才」,未來更要關注人才的培育。多年來,香港產業結構相當簡單,在部分領域缺乏人才,因而在轉型和產業化過程中無人可用,最終只能放眼於外。今次政府「搶人才」「搶企業」,不但為新興產業帶來新機遇,而且在高端人才帶領下,為香港培育更多相關優秀人才。未來這些人才,既可以繼續通過「高才通」吸納,也可以在本港教育系統中挑選培育,同時考慮增加優惠條件吸引人才申請,達至人才供應的可持續發展。

特區政府推出「高才通」,以現時申請狀況可說是成功的,為香港提升固有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做好準備,當中關鍵在於香港是否有足夠吸引力讓企業和人才留下來。以目前情況來看,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增加優惠條件吸引人才申請,同時再進一步在內地和海外加以宣傳「高才通」。

可以說,研究納入非百強大學人才的構思建議,顯示特區政府在「搶人才」上確實愈來愈精準到位,惟時不待我,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特區政府在「搶人才」上必須更積極主動和更快,像今次的「研究」便絕不能拖太久了!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

相關閱讀:

孫玉菡:研放寬「高才通」 納非百強內地大學

李家超:人才計劃半年收逾10萬宗申請 約為每年目標3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林曉輝:「高才通」納非百強大學人才 要主動更要快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