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共有18163輛的士,即平均每407人可享有一輛,數目也不算太低。然而,市民感覺愈來愈難「截車」,原因何在?
有業內人士透露,事實上有多達2000至3000輛的士長期閒置;按此計算,每六輛的士就有一輛沒有運營。業界歸咎生意被「白牌車」營運平台蠶食,導致的士司機收入有限,難以維持生計,部分人無奈轉行開巴士及其他「搵食車」。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有車無人開」連累「市民無車搭」,要解決問題,政府當局須從優化管理及機制入手,探討制定措施,吸引新血入行,解決「的哥荒」。
《大公報》昨日起推出「的士面面觀」系列報道,深入探討為何「截車難」。記者連續五日在不同時段進行14次搭的士實測,發現部分司機拒載。有市民期望政府可增發的士牌照,增加的士數量,解決問題。
翻查運輸署資料顯示,現時全港有18163輛登記的士,數量與30年前相若。政府自從於1994年就300個市區的士牌照、100個新界的士牌照招標,1997年再就10個大嶼山的士牌照招標後,的士牌照數量多年來一直凍結。
業界:自僱人士乏保障
就的士「截車難」與牌照數量的關係,大公報記者走訪多位的士業界人士,發現實際上並非所有的士現時都在馬路上行駛,有業界統計,最少有2000至3000輛的士是長期停泊閒置,「有車無人開」,間接導致乘客「截車難」。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九龍分會副主任杜燊棠指出,的士司機收入不及數年前,「現時舊款的士車租每更300至400元,五座位新的士為400至500元,的士司機除去租金、油費等成本,每更大約只有700至900元收入,每名司機月入大約只有2萬元,甚至更少,難以維持生計。」
杜燊棠認為,現時政府對的士司機的規限愈來愈嚴格,導致司機壓力增加,經常擔心被抄牌和扣分等,令一些原想加入的士司機行業的年輕人卻步。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表示,由於政府把職業司機視為自僱人士,許多司機未能得到勞工法例保障,退休後亦沒有強積金,對前景有憂慮,甚至有司機轉投營運「白牌車」,或轉去駕駛巴士,的士司機人手不足影響服務,閒置問題趨向惡化。
議員:需加強車隊管理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表示,的士司機收入不足難以吸納新人入行,導致人手不足,相信政府就算再發的士牌照,亦難以改善。「不少乘客都使用手機應用程式叫車,很多的士司機用程式揀客,導致出現有市民在街上見到吉車,但截不到的情況出現。」他認為,要解決「截車難」問題,政府需加強車隊管理制度,探討如何吸引司機入行,解決人手荒。
專家預測|社會復常 的士牌價料反彈
曾經有一段時間,市區的士牌價維持在700多萬元的高位,金額足夠購買當時一個住宅單位,但近年牌價持續下跌,最新跌至412萬元,新界的士牌價更跌至329萬元。有經濟學者分析,的士牌價下跌受不同因素影響。隨着社會復常,估計牌價或會回升一至兩成。
翻查過去十年市區的士牌價紀錄,2014至2015年在670至690萬元之間徘徊,2015年中曾升至723萬元高位,隨後幾年維持在600多萬元。2019年黑暴期間,牌價下跌至500餘萬元,疫情期間進一步輕微下跌,價位於過去一年在400多萬元內遊走,目前報412萬元,跌至近十年新低位。新界的士牌價一般再低兩成,最新牌價報329萬元。
曾任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的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的士牌價下跌原因包括公共交通基建擴展,新冠疫情後遊客數目尚未恢復昔日水平,加上市民出行習慣改變,令乘客量下跌,導致牌價下跌。但他認為,估計牌價仍有機會回升一至兩成。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表示,司機只重視生意額,牌價高低一般影響車租,目前車租水平尚算合理,「司機認為無利可圖便會棄租,若『晾車』(閒置)太嚴重,也會影響牌價。」
(來源:大公報 記者:易曉彤、賴振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