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師說新語|如何讓公民科內地考察更有意義?

文/張琳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簡稱公民科)內地考察是該科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局通函指出,活動旨在讓所有高中學生通過實地考察,親身了解國情和國家的發展,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欣賞,提升國民身份認同。但是公民科內地考察團可謂一波三折,由一開始憂慮回鄉證失效,到非香港籍公民簽證申請繁瑣,再到一日團走馬觀花,參觀時間嚴重不足。面對種種問題,教育局已積極跟進,盡快解決,蔡局長4月更親自參與考察團,凸顯政府對公民科內地考察團的重視。筆者認為今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優化考察團安排。

認真規劃  欲速則不達

雖然疫情封關,影響了學生到內地參觀交流,但教育局應該時刻未雨綢繆,積穀防饑,及早準備以應對開關後的大量考察團。本學年的公民科考察團時間表可謂非常緊湊。教育局於2022年7月發出通函,以蒐集學校就公民科內地考察的整體計劃及安排的意見。學校須於2023年3月1日前回覆行程意向和出發月份。部分學校已選4月復活節即出發去內地交流。從收集意見到實施,用了不到一年時間。人們在感歎教育局高效能的同時,亦不禁對這種「速食餐」感到擔憂。儘管我們不能要求十年磨一劍,慢工出細活的仔細,但是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數量不要質量。根據教育局統計數字,截止2022年9月,全港共有391所公營中學,如果按每間學校只安排中五學生參加內地考察團,以每級110位學生計算,再加上11位帶隊老師,有近五萬人在半年內參加內地考察團。體量之大前所未有。俗話說「第一印象的好壞決定着以後交往的順利與否。」第一次考察團安排決定了教師,學生乃至家長對於內地考察團的評價及口碑,是提升國民身份認同,還是為做而做的「倒米」反效果宣傳?建議局方在每年學校制定下學年校曆表前已將內地考察團的日程發給學校,讓學校及早準備,預留內地考察日期和人手安排,保證學生及老師有充足時間參觀交流,又不影響學校正常運作。

增加選擇  打造多元體驗

教育局2月發出的通函顯示,今年只提供1至3天團,12條路線,22個行程供學校選擇,且悉數在廣東省內。為安排方便,多數學校選擇1日團。但由於交通、過關、午膳等已消耗大量時間,1日團的成效招多方質疑。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指出:「考察團的初心是加深學生認識內地地理和文化,進而提升國民身份認同,但即日來回下考察時間過短,加上交通費時,學生未必有所體會,認為局方下年需增長行程日數。」

此外,教育局通函又要求 「為方便內地參訪活動的安排,煩請學校安排同級同學參加同一日出發的同一行程」。此安排雖然便於統籌,但成效未必如多元化選擇好。試想如果同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去不同地方參觀,活動後可以進行匯報,分享和交流。同學們雖然只參與了一個團,卻可以聽到不同考察團的分享收穫和體驗,更利於加深學生對不同地區和文化的認識。

增強互動  提升考察效能

考察團的形式亦需增加互動性。教育局已放內地考察工作紙和視頻於教育城網站上,並持續更新中。學校可以利用網上資源讓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和課後溫習。考察途中亦可以安排不同任務讓學生帶着任務去考察,更有目的和動力參與考察團活動。考察行程亦增設互動環節,讓學生體驗式學習,例如有獎問答或團隊競賽,讓考察活動增加趣味性。

內地考察後,學生需完成專題研習。報告沒有統一的表述格式,字數要求和評核準則。除文字報告外,學生亦可以用其他模式,如模型製作,影音短片,網頁等形式完成研習報告。學校可以制定校本評核標準。此安排照顧了學習多樣性,不拘一格的評核模式值得讚揚。筆者認為教育局可以讓每間學校呈交十份優秀研習報告,再由教育局篩選,作為今後考察報告的範本。

培訓老師  強化使命感

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這句話其實在強調「身教勝於言教」。教師要做到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在公民科通函備註中明確指出,「隨團教師須按照公民科課程理念和宗旨,積極促進和指導學生學習和了解學習重點,加深他們對國家發展的認識,擴闊視野,促進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究和討論,慎思明辨,以及發展學生的協作、溝通及研習等共通能力 ,達到公民科課程的學習成果。」 由此可見,教育局對於教師參與是有明確要求的。學校可將價值教育和國民教育元素與公民科內地考察相聯繫,與課程內容掛鈎,讓學與教融入考察團活動中,讓老師更有使命感和參與熱情。

內地考察自提出以來,一直備受業界乃至全社會的關注,期望教育局透過反饋,收集業界意見,持續優化安排,提升成效,讓公民科內地考察更有意義。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學生事務部總監)

註:本文為獨家刊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觀點僅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師說新語|如何讓公民科內地考察更有意義?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