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穗港機構合作 建跨境養老平台

隨着香港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願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定居養老的香港長者與日俱增。愈來愈多香港康養機構北上與大灣區內地養老機構合作。17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養老」合作平台基地在廣州揭牌,目前在大灣區設立超過300個站點的廣州谷豐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轄下東滘街「家政+養老」融合發展中心與香港聖恩醫護集團轄下景泰寓安護中心簽訂合作協議。跨境養老需求增長,業內人士指出,港人北上養老仍有痛點,包括香港醫療券跨境適用範圍狹窄、粵港康養人員緊缺、內地養老機構與港式文化軟聯通等磨合問題,醫療費用和醫療福利也成為港人北上養老的憂慮,仍待未來解決。

香港工聯會近日一份調研顯示,有87.9%受訪者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長期居住或安老。龐大的跨境養老需求推動着粵港兩地養老機構的對接合作。「我們是一家港資控股康養安老護理機構,目前在大灣區設立超過300個站點。」谷豐健康產業集團總裁、港人林海欣告訴大公報,該機構除了老人院,還提供「到家養老」的上門服務。

林海欣了解到,目前港人北上養老的痛點之一就是兩地醫療資源尚未打通,醫療券不能在港大深圳醫院外使用。「香港和大灣區醫療體系不同,報銷方式亦不同,希望政府層面打通醫療互認,暢通支付渠道,讓內地養老的港長者看病時不用兩地奔波。」

資歷互認 解決護理人手緊缺

粵港澳大灣區整體康養產業人手緊缺、流動不暢通亦是痛點之一。 香港東華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郭慧良博士認為,香港康養護理人員長期人手不足,「粵港澳是一家人,如果能長期做到資歷、經驗互認,可以有效平衡補充三地的康養護理人手數量。」郭慧良博士指出,香港近年持續尋求內地有經驗的護理人員到港,未來大灣區人才資源交流互用的機會將更多。林海欣則建議,期望兩地政府可在大灣區醫療康養領域提供人才培訓「一試多證」的認證。

內地養老機構與香港安老院在文化管理上的細微差異,也可能成為阻礙大灣區跨境養老長期合作的痛點。廣州市黃埔區老人院院長劉旅濱工作的老人院過往亦吸引了香港長者前來居住。「內地公立養老機構對於老人身後事的處理多數是按內地流程進行。但部分香港長者由於宗教信仰,臨終希望能完成教堂彌撒等程序,這與內地的法律法規不適配。細微的差異會令老人及其家人內心感到不舒服。」他期望對於吸引港人的跨境養老內地機構,能在部分規定進行鬆綁。

推動跨境醫療配套支持

位於深圳鹽田區的跨境養老院舍──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院長莫思傑表示,在內地所需醫療費用以及醫療福利等方面仍是跨境養老長者最大的擔憂:「兩地政府必須給予支持配套,才能令跨境養老得以完善。」莫思傑指出,要推動跨境醫療配套支持,從而有效滿足香港長者跨境養老帶來的需求問題,制定出有效、長期,且令市民滿意的跨境養老政策。「雖然內地安老院舍在環境方面具備很強的競爭力,但並不是有間大屋有張床就可以的,必須解決一系列支持問題,尤其是醫療支持方面問題。」莫思傑說。

(來源:大公報 記者:盧靜怡、郭若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穗港機構合作 建跨境養老平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