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施政前瞻(上)|重重挑戰下 施政報告應如何刺激經濟?

【點新聞報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樞紐,一直在經歷多重挑戰和變革。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並向公眾展開了廣泛的諮詢,各界對於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充滿期待,期望政府能夠提出有力的政策措施,刺激本港經濟的增長,為未來打下堅實基礎。

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經濟在國際經濟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下,面臨着一些挑戰。數據顯示,本港今年第一季GDP升2.9%,按季升5.4%;但來到第二季,升1.5%,按季卻跌1.3%,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放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信心下降和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消費者信心的不確定性導致了消費支出的減少,這對內需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其次,外部貿易環境的變化也對香港的出口業務造成了影響,特別是在一些傳統的出口市場上,需求減弱,這對本港的外貿形勢構成了挑戰。

民建聯港島西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建議政府聯同大灣區城市,推廣美食市集。(點新聞資料圖)

拉動內需 促進特色產業發展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需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以刺激經濟增長,維護香港的經濟穩定。有意見認為,政府可以通過促進消費來刺激內需,鼓勵消費者增加支出,不僅可以提振零售業,還可以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政府可以進一步發展本港的特色產業,為經濟注入新動力。

民建聯港島西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回應點新聞採訪時指出,近日亞洲最大郵輪「海洋光譜號」重回香港,可是交通配套並未能追上需要,影響到香港發展為「郵輪母港」的形象。陳學鋒期望在新一份施政報告,特區政府能提出解決的方向,例如提供免費旅遊接駁巴士疏導旅客。同時,他建議政府可聯同大灣區其他城市,推廣美食市集,讓旅客品嚐每個城市的招牌美食,例如咖喱魚蛋、脆肉鯇、叉燒包之類,吸引旅客下次開展其大灣區之旅。

立法會議員梁熙建議特區政府參考內地推出的「恢復擴大消費20條」。(點新聞資料圖)

民建聯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則認為,第二季的經濟表現確實是讓人感到失望,反映了復甦進程未如理想。例如,很多行業也表示因為人手不足,需要縮減營業時間,暫時收縮經營,因此自然影響了經濟表現。所以政府早前亦公布了輸入勞工的計劃,以回應這個問題,當然需要時間才能見到效果。他建議特區政府參考內地推出的「恢復擴大消費20條」,當中提到的「促進文娛體育會展消費」,相信對於香港也是可以借鏡之處,從而吸引旅客,刺激市民留港消費。

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緊抓合作機遇

放眼國際,受地緣政治影響,本港在歐美市場的發展舉步維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仲尼分析,從數字上看,本港經濟現狀疲弱,商界估計第三季度亦不容樂觀。他表示,儘管特區政府現有的經濟政策在正軌上,例如發展創科、吸引人才和建設北部都會區等,但在經濟失速的情況下,需要有短期救急的辦法。他指出,從股票的成交量不難看出,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因此,本港需要吸引更多「新錢」加入,但從目前地緣政治現狀來看,吸引英美市場不太現實,但可以考慮中東國家,尤其是沙特。陳仲尼提到,早前有消息指沙特考慮使用人民幣與我國進行石油交易,意味着沙特有人民幣儲備可以投資人民幣產品,而港股具有港幣和人民幣雙幣櫃檯,因此可以吸引沙特這部分人民幣儲備投資港股。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仲尼認為本港資本市場需要吸引更多「新錢」。(點新聞資料圖)

陳仲尼又提到,於目前地緣政治現狀來說,香港的「窗口」角色又變得重要起來,美國帶頭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封殺」我國。因此,香港更加要堅定不移地發揮「一國兩制」的作用,而「兩制」是香港「窗口」角色的根本優勢,「香港需要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投資國際市場,亦要利用香港的平台吸引國際資金、技術人才等。」

事實上,東盟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迅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香港地處這些地區的交匯點,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政府可以通過加強與這些地區的合作,拓展新的貿易機會,促進商品和服務的流通,為本港企業拓展市場提供支持。香港可以加強與新興市場的合作,開拓新的貿易機會。

海關總署近日公布,內地7月以美元計算出口下降14.5%,進口下降12.4%,降幅皆大於預期。不過值得留意的是,海關總署指首7個月,東盟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增長4.7%。陳學鋒議員指,美西方的經濟疲弱,需求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同時中美關係充滿暗湧,特區政府應加強力度擴展東盟的市場。他建議,在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政府可特事特辦,大膽加速教育產業的發展,招徠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的學生來港,一條龍式培育本地的人才,訂定一個清晰的人口政策,以及鞏固香港高等教育的優勢,打造成一個國際教育中心。

陳仲尼就提到,政府需要防止本港房地產市場大幅度下滑,但並非鼓勵樓價上漲,他指出,房地產市場急速下滑容易造成銀行體系緊張及影響上下游產業,樓價大幅度下跌無助信心,繼而連帶打擊消費、投資意慾,因此,陳仲尼建議政府應給樓市「定心丸」。

總的來說,香港經濟面臨挑戰,但同時也充滿機遇,期待新一份施政報告政府能夠提出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克服眼前的困難,實現經濟的長期穩健增長,為市民帶來更多的福祉和機會。

(點新聞記者嚴璐瑶報道)

相關閱讀:

山野論道|對施政報告的幾項建議:首要糾正股票交易印花稅決策

香港第二季GDP僅增1.5% 年度增長預期難實現?

講真D|施政報告應重點刺激經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施政前瞻(上)|重重挑戰下 施政報告應如何刺激經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