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公布 5部作品獲獎

今年3月下旬,喬葉在北京東城區圖書館與讀者交流。(點新聞記者張帥攝)

【點新聞報道】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今日(11日)進行第六輪投票,產生了5部獲獎作品。以得票多少為序,作家楊志軍的《雪山大地》、喬葉的《寶水》、劉亮程的《本巴》、孫甘露的《千里江山圖》、東西的《迴響》最終獲得本屆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一般每四年評選一次,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其評選工作由「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承擔,聘請文學界有影響的作家、理論家、評論家和文學組織工作者出任。

具體來看,楊志軍的《雪山大地》主要展現青藏高原幾十年來發生的改天換地變化,作者深情回望父親母親與幾代草原建設者的艱辛探索足跡,書寫着高海拔地區的時代巨變與草原牧人的精神心路,將當地藏漢民眾生產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滄桑變化,以及以「父親母親」為代表的三代建設者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建設、鞠躬盡瘁的日日夜夜呈現在讀者面前。

喬葉的《寶水》是聚焦鄉村、書寫新時代中國農村巨大變化的一部受到廣泛認可的新鄉土小說。這部小說從「冬─春」「春─夏」「夏─秋」「秋─冬」四個章節展開,如同一幅長卷將四時節序中的鄉村生活娓娓道來,在「寶水」這個既虛且實的村落裏,發散和衍生出諸多清新鮮活的新時代農村故事。

劉亮程的《本巴》主要追尋逝去的人類童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幾個孩子,他們在青春王國裏玩着「搬家家」「捉迷藏」和「做夢夢」遊戲,把原本沉重殘酷的生活,變成輕鬆好玩的遊戲。小說從遊戲的視角講述真實世界的複雜,通過美好而不可觸及的母腹隱喻世人不可回歸的故鄉。

孫甘露的《千里江山圖》敘寫了上世紀30年代中共地下黨在上海的一次秘密行動,以陳千里等為代表的一批青年地下工作者,為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義無反顧地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作品進入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尋找散落於歷史塵埃中的理想主義者,重新聚起他們的精神和血肉。

東西的《迴響》講述了一起刑偵案件與一場家庭婚姻雙線交疊的懸疑故事,以奇偶章節分敘兩線,融入刑偵推理與心理推敲,情節洶湧,邏輯嚴密,在案件與情感的複雜纏繞中,揭開一個個人物的身份、人格、心理,直抵人性真實幽深處。

作家帶着錄音筆「潛伏」

喬葉在修武縣一鬥水村看廟戲。(受訪者供圖)

與不同對象打交道,是作家獲取創作資料的重要途徑。 本屆茅盾文學獎得主喬葉接受點新聞專訪表示,作家走訪時可以帶着錄音筆,但是一定不要讓受訪者察覺,因為大家「對付」媒體都有一套,「如果鮮明地說我來採訪你什麼,他們很快就會語言變形,動作變形,就聽不到最真實的信息。」作家要把「錄音筆」變成「竊聽器」,「潛伏」在他們身邊,進入他們的「生活流」。

方言讓小說更樸素動人

「年輕的時候寫文章,我知道我是個鄉下姑娘,就希望自己寫得很洋氣,看不出任何地域背景,也沒有河南方言,沒有任何土氣。」在很多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都有地方方言的運用和痕迹,喬葉說,對於她而言,一直人到中年,才發現自己寫小說的時候,故鄉就像根繫特別發達的一棵大樹,它的根一直跟隨着自己,無論寫什麼總會回到那裏去,而方言讓小說有時更樸素動人。

(點新聞記者張帥北京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公布 5部作品獲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