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G19立法會議員今日(18日)會見行政長官李家超,就2023年施政報告表達意見,提交主題為「增動能 謀幸福 促進香港社會向上流動」的共同倡議書。

G19召集人謝偉銓在見記者時指,倡議書分為「進一步優化人口及人才政策」,「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互相借鑒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活化居屋第二市場,促進全社會向上流動」三部分。謝偉銓表示,希望優化人口及人才政策,要求政府深化落實G19就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建議書,強調除了「搶人才」之外,培養及留住本地人才同樣重要,包括擴大「持續進修基金」資助上限及其適用範圍。他續指,本港出生率低,應積極鼓勵港人生育,包括推出「累進式子女免稅額」,首名子女免稅額增至15萬元、第二名子女增至20萬元、第三名或以上的子女每人增至25萬元。另外,他建議政府強化「高才通」配套,從速落實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及開始研究制訂一般性的輸入移民政策。

G19副召集人簡慧敏表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互相借鑒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議包括加以善用港珠澳大橋,重新定位,降低收費,參考橫琴及澳門「兩地一檢」做法,簡化經大橋往返香港和珠海人員及貨物通關安排,及優化「港車北上」計劃,推動「大橋經濟」以及與廣東省商討放寬外國企業准入及外商人流措施等。

G19立法會議員洪雯表示,G19推出「本少利大」的措施活化居屋第二市場,促進全社會向上流動,將居屋按揭保證期由「30年減樓齡」放寬至「60年減樓齡」,買家可向銀行爭取更長按揭年期,降低每期還款額,讓市民更易透過居屋第二市場成功「上車」,騰出更多公屋單位,打通向上流動的階梯。

G19立法會議員嚴剛亦就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提出具體設想,建議政府啟動葵涌港區遷址的實質研究,可參考上海洋山港的經驗,以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創新的思維,向中央申請利用粵西合適的水域作為未來香港新港的選址,兼顧提升港珠澳大橋的使用率,打造粵港組合港的新發展模式。同時,重視發展冷鏈物流、修船和船舶新能源加注等配套的航運服務設施,持續推進智慧港口發展,促成港深港口相互的「一站式」引航服務,提升通航效率。

G19立法會議員譚岳衡則提出「降低兩個稅率、發揮三個優勢、構建四個體系」三大主題建議,包括調整和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稅;創造條件降低本港居民置業稅率。以及,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鞏固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建設「一帶一路」投融資平台;發揮人才支撐優勢,通過發展寄宿學校,提升香港教育供給力和留學吸引力,推動教育產業化,成為教育國際樞紐等等。

G19立法會議員陳沛良着重向特區政府提及如何積極探索養老安老服務模式轉型,並提出兩點政策倡議,包括研究探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因年老、疾病或意外傷害的影響而需要在家中、社區或在設施齊全的療養院接受長期護理的被保險人提供醫療或其他服務費用給付的保險。以及試行養老年金產品鼓勵港人北上養老。陳沛良建議特區政府針對有經濟能力且有退休計劃需求的中產人士,將部分養老安老服務交由養老社區提供。例如,可與商業保險公司計劃推出養老年金產品,港人在購買一定年期的產品後,退休後既可享有入住大灣區高端養老社區的資格,一方面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同時亦為港人提供多一種退休生活選擇。他亦建議政府可為購買相關養老年金產品的市民提供稅務優惠,並推動內地養老社區的本港資格認證,以具體政策鼓勵市民北上養老。
(點新聞記者嚴璐瑤報道)
相關報道:
立法會G19珠海橫琴訪問圓滿結束 倡參考「兩地一檢」簡化通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