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疫情後港童近視率創新高 中大研眼藥水及紅光療法控制近視

中大多位專家出席記者會。(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點新聞報道】为全面評估新冠防疫措施對本港兒童近視比率的影響及復常後的情況,中大醫學院團隊早前進行一項以人口為基礎的研究,了解及分析6至8歲兒童在新冠爆發前、新冠防疫措施生效期間和復常後三個時期的近視率變化,今日(30日)公布結果。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兼何善衡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譚智勇、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何善衡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彭智培、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張秀娟、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任卓昇出席記者會並分別就近視患病率和近視防控國策、近視可導致的併發症、新冠疫情及復常後香港兒童近視患病率及後疫情時代近視爆發新形勢下的挑戰與應對等方面進行介紹。

據介紹,近視是全球常見的眼疾,一旦出現就不能逆轉,而且愈早發病,往後出現深近視問題的可能性就會愈大,增加罹患包括青光眼、黃斑病變、白內障和視網膜脫落等併發症的風險,這些疾病均可導致嚴重視力障礙,甚至致盲。疫情期間,學童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大幅減少,而近距離工作的時間增加,極易導致近視發展和加深。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收集20527名6歲至8歲兒童的數據進行分析,探討他們在2015年至2021年間的近視率變化。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年幼學童在經歷一年多防疫措施後,6至8歲兒童患近視比率較疫情前上升5成,達歷史新高,6歲兒童的近視率更增加一倍。

庭嘉小朋友經過治療,左眼近視度數下降25度。(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近視會遺傳,因此父母近視一直是兒童近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研究發現,即使父母雙方均没有近視,孩子患近視的比例较新冠疫情前高。另一方面,年幼兒童和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在疫情下,增加患近視的風險較其他兒童高。數據顯示,新冠疫情期間,兒童戶外時間較疫情前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增加1.5倍,在恢復面授課程後,兒童的生活方式,包括户外活動、近距離工作和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並未回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預料未來數年,香港兒童的近視患病率可能居高不下。

針對這一現象,現時光學矯正和屈光矯視手術可提高視力,但無助減少近視眼由於眼軸增長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團隊建議學童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至每日2小時及每周14小時,家長和老師亦應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電子產品使用習慣,培養「不太長、不太近、不太暗」的良好閱讀習慣,及少於30分鐘閱讀、保持30至50釐米距離並確保避免在黑暗環境工作,以控制和預防近視。

此外,採取有助於控制兒童近視發展和加深的治療也同樣重要。近年多項研究表明,低強度紅光(Low-level Red Light,RLRL)能有效延緩近視進展且無明顯不良並發症,治療一年後,與對照組相比,紅光治療組近視進展控制可達73%。

庭嘉小朋友在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時,雙眼近視400度,疫情後8個月近視度數加深至雙眼525度。這時她採用0.05%阿托品眼藥水治療方法,每晚一次,使用後8個月(2020年8月)的近視緩解至左眼475度及右眼500度。今年5月,庭嘉小朋友使用阿托品用藥3年時,近視度數為左眼570度和右眼500度,較2020年8月時的變化為左眼近視度數下降25度,右眼近視度數上升50度。

近視增加患眼疾的風險。(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團隊目前已開展研究,探討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結合低強度紅光療法對4至12歲兒童控制近祝的療效和安全性,針對近視在100度至1000度、散光少於250度及雙眼近視度數差距少於200度的4至12歲兒童展開招募,指小朋友4歲起近視情況會快速加深,研究希望成功幫小朋友控制近視達8成至9成,避免發展成為深度近視。有興趣人士可以WhatsApp (91371925)或電郵(childreneye@cuhk.edu.hk)聯繫研究團隊。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相關報道:

點生活|近視趁早醫 小孩要護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疫情後港童近視率創新高 中大研眼藥水及紅光療法控制近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