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2014年的「冰桶挑戰」在全球掀起風潮,罕見疾病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才逐漸為大眾所熟悉。然而,由於初期病徵難確認,確診過程漫長且困難,而長時間的求診,更令患者身心都飽受煎熬。
確診漫長致精神幾近崩潰
「我自2009年9月起一直到2016年才知道這個病,你説不知折磨了多少年,我早上上班,夜晚放工後就去看醫生,我不停求診,令到我整個人睇都精神崩潰。」現年64歲的李太,在14年前開始病發起,不斷穿梭多個專科門診,最終經歷長達7年時間,才得以確診患上「漸凍人症」。
她憶述,起初腳突感無力,曾試過中醫針灸及推拿、物理治療、磁力共振、甚至向精神科求診也苦無結果,及後李太輾轉經轉介才來到伊利沙伯醫院的腦神經專科求診,透過多項檢查才得以確診此症。
為了治病,李生李太更散盡積蓄,惟「漸凍人症」現今仍是無法治癒,目前僅能透過藥物延緩病情。對於得悉太太患上不治之症,李生大表無奈,更坦言「漸凍人症」比癌症更過之而無不及,「癌症都行得走得,起碼有機會好返,但她這個病沒藥吃就等於等死!」
照顧者辛酸 誰能體會?
「漸凍人症」惡化速度快,患者更可於數年間失去活動能力,亦會出現發音不清、吞嚥困難等問題,更甚者還會導致呼吸困難。隨着病情不斷惡化,現時李太四肢、軀幹等全身逐漸無力癱瘓,出入須靠輪椅外,肌肉萎縮現象更蔓延至頸部,已無法支撐頭部,需要機器或照顧者幫忙承托,身體不適更導致李太久久不能入眠,變相加重了照顧者負擔。李太表示丈夫需「捱更抵夜」照顧她日常起居飲食,更一度哽咽指「點會不辛苦?」
孫兒重燃求生意志
「我都好捱得,如果我不捱得我一早離開這個世界,我不想走是因為想看到孫子出世」,李太表示其兩名兒子很孝順,而小兒子結婚及媳婦懷孕的喜訊,更讓她重燃求生意志。性格樂觀的李太更籲同路人不要放棄,亦期望政府日後可以多為「漸凍人」病友提供支援。
漸凍人症病患絕非負累
香港肌健協會一直致力幫助神經-肌肉疾病患者及家屬服務,協會會長呂文林促請政府正視「漸凍人症」患者需要,讓他們生活得更有尊嚴。他強調「漸凍人症」患者絕非「負累及包袱」,只要患者得到政府支援,包括經濟援助、社工的幫助等,在適切治療及設備下,他們便有足夠能力照顧自己,可以過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及社交,甚至可以外出參與社會事務。
政府支援可達「雙贏」
香港肌健協會中心主任、註冊社工蘇美英姑娘更表示,「漸凍人症」患者並非只能是被照顧的角色,相反他們身殘志不殘的精神,不屈不撓的堅毅態度更深深影響着她,在工作的過程中與他們一起同行、成長。蘇姑娘續指,只要社會有適切的配合及支援「漸凍人症」病患,則可以創造「雙贏」局面,並強調「一加一不再等於二,而是多於二」。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Sunny、Viki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