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又要「Work Hard」又要「Play Hard」?——再談香港夜經濟

陳茂波在「香港夜繽紛」啟動禮上致辭。(陳茂波網誌)

文/馮沛賢

較早前,本港有越來越多聲音提到香港需要發展夜間經濟,希望推動香港市面重回熱鬧氛圍,產生具有連帶效應的發展動力。及至上周四(14日),特區政府趕在中秋節前正式啟動「香港夜繽紛」活動,並發起多元娛樂體驗、節日精彩體驗、海濱優閒體驗、文化藝術體驗四大類別,為香港夜間活動揭開序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致辭時提到,踏入第三季香港雖大致回復正常,卻指出在航班服務、訪港旅客、本地消費力仍需全面恢復,而歷經三年疫情,市民生活習慣有所改變,或養成晚上較少外出而選擇留家作息和活動。事實上,過去三年香港既有封關政策和禁止晚市堂食,導致旅客近乎絕跡和晚上市面人流凋零,難免對香港經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現時香港需要一些重要的推動力走出陰霾。

作為國際大都會及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不少旅客慕名而來的地方,過去香港就是予人「不夜天」的印象,包羅萬有之餘又具備獨有特色,有其過人之處。惟萬料不到的是,疫情對香港的影響似乎較預期深遠,當眼見情況越來越「唔對路」,特區政府亦不敢怠慢,計劃以搞好夜經濟為目標,務求在政府牽頭下匯聚各界力量,齊心推動本港晚間市道,重新令氣氛變得熾熱,對整個社會都有相當大的裨益。

近年,香港經常提到「搶人才」,如今在「香港夜繽紛」活動啟動,亦遇到「搶人流」的情況。日前,深圳市發改委公布《深圳市關於促進消費的若干措施》,包括加強向港澳遊客宣傳、鼓勵各區整合優化轄區優質旅遊資源,甚至向港澳遊客發放旅遊消費券、推出「港澳遊客消費地圖」、「深圳優勢產品消費指南」等特色攻略、完善跨境支付環境等,對吸納港人北上消費會有一定的作用。

就着深圳對「香港夜繽紛」活動啟動後迅速作出回應措施,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深圳的做法貼地,認為特區政府需加緊努力,並要對準問題,就着本地及外地旅客需求推出針對性措施。當然,香港絕不能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推行不同活動和措施就能水到渠成,而實質重點在於政策需有針對性,活動能迎合市民和旅客味道,以及質量兼備,才能產生一定的吸引力。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日前亦承認深港兩地有競爭消費群,但其實在競爭背後,深港兩地也可以存在着各有各做,互利共贏的關係。不少港人之所以選擇到深圳消費,某程度是基於「平靚正」,若香港在結構性成本高的問題下與其競爭,很容易出現同等服務水平和質素,卻涉及極高昂支出的情況,而這正是香港當前的主要問題。故此,與其説要兩地競逐吸納消費群,或許香港應善用自身特點和優勢,積極在高端、高質消閒消費的層面發展,例如優質的膳食和酒店住宿、匯集蜚聲國際的歌手或樂團來港表演等,打造成演唱會之都。配合廟街等享譽國際的傳統「港味」市集和夜市,讓深港兩地各自經營特色消費,對內可擴大市民的消閑圈子和就業機會,對外更可打造結合深港兩地的旅遊品牌。

當然,夜經濟其實只是消費活動的其中一個部分,重點推動固然能對提振消費市場起着一定作用,但整體而言仍然需要不同方面的一同復甦和發展,才可為香港經濟提供足夠動力。因此,期望夜經濟發展是讓香港重新出發的起點,更重要的是喚醒全香港,以及告知世界各地,香港是一個具備娛樂元素、充滿活力、機遇處處的國際大都會,能夠讓人「Work Hard,Play Hard」。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屯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副主席、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新界西)總工會副理事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又要「Work Hard」又要「Play Hard」?——再談香港夜經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