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杭州亞運|從珠江口到錢塘灣 兩張亞運記者證見證中國巨變

13年間,中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圖為杭州亞運村歡迎中心和周邊的建築。(點新聞記者敖敏輝攝)

【點新聞報道】作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報道的參與者,本網記者當年的媒體證保留至今,並帶到了杭州亞運會報道現場。

廣州亞運會媒體證主題顏色是淺綠色,顯得清新、運動,杭州亞運會媒體證主題顏色為紫紅色,整體設計時尚、大氣。功能方面,兩個證件差異不大,不過,杭州亞運會證件背面增設了贊助商名單,並有亞組委主要官員的簽名。

2010廣州亞運會(右)和2023杭州亞運會媒體證(左)。(點新聞記者敖敏輝攝)

兩張媒體證,陪伴或即將陪伴本網記者亞運報道的過程,見證賽事組織、服務方方面面,也見證中國城市風貌、媒體形態的巨變,時代的進步。

記者猶記得,當年,廣州的城市配套遠不如當前,比如,地鐵線路相對單一,從市區出發,往往要乘坐一個半小時才能抵達亞運村和旁邊的主新聞中心。另外,除主辦城市廣州之外,東莞、佛山、汕尾亦有承辦賽事。由於當年中國高鐵建設剛剛起步,城際火車亦還未上馬,前往東莞、佛山並不方便,特別是前往汕尾,駕車需要四五個小時,這也導致我們基本沒有條件前往其他三個城市報道亞運賽事。

今次杭州亞運會則大有不同,賽事同樣是在浙江多個城市舉辦,但記者梳理發現,在高鐵、地鐵的助力下,過半的比賽場館,能夠在30分鐘內抵達,即便從杭州駐地前往最遠的一個場館,也能在100分鐘內抵達。

在亞運媒體村,1分鐘辦好一張卡,「滴」的一聲便可便捷用餐。(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從廣州亞運會到杭州亞運會,是中國科技、互聯網、支付技術等變革最快的13年。杭州亞運會最大的變化之一,是智能技術的運用。僅從用餐看,當年廣州亞運會還是憑票用餐,如今,藉助智能終端和後台軟件,打通了媒體村、主新聞中心等不同板塊的數據,1分鐘辦好一張卡,「滴」的一聲便可便捷用餐。

2010年還是傳統媒體佔據絕對主導的年代,如今,全媒體業態日趨成熟。媒體的「作戰」工具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甚至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採編工作乃至照片拍攝工作,我們已經成為了全媒體體育記者了。

(點新聞記者敖敏輝 杭州報道)

更多閱讀:

杭州亞運|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 多國領導人來華

杭州亞運丨霍啟剛:港隊獎牌數有望突破上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杭州亞運|從珠江口到錢塘灣 兩張亞運記者證見證中國巨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