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今日(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國慶日,特區政府在金紫荊廣場和會展舉行升旗儀式和國慶酒會。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國慶酒會致辭時強調,香港人見過風浪,更經得起考驗,香港人「有橋」、「食腦」,懂得靈活走位,多次轉危為機,而且每次香港都會變得更成功,更出眾。
對於特首李家超稱讚香港人「有橋」、「食腦」,非粵語使用者未必能夠明確了解這兩個詞語的含義。「有橋」不是代表「有xx實體橋樑」,「食腦」也並非真的要「食用xx腦部」。
粵語中所說的「食腦」(sik nou),不是真的吃掉腦袋的意思。在這裏「食」,不是直譯為「吃」,而是有「依靠」或者「運用」的意思,「食腦」就是「用腦」、「動腦筋」、運用智慧的意思。故此,李家超稱讚港人面對難題或困境,會運用智慧去解決。
另外,「有橋」中的「橋」(kiu2)在粵語中並非代表橋樑,而是「計劃」、「諗法」的意思,有橋就是代表有計劃、有想法的意思。日常生活中,高明的辦法和對策都會稱為「好橋」,但是餿主意一律稱為「屎橋」。針對這個「橋」,粵語有另外一個慣常用法就是「度橋」。
翻查資料,粵語中「度橋」一詞,原是戲劇界的行話,特指編寫劇本,舊時粵劇戲班指商議辦法,後過渡到電影界,一般是指構思橋段、策劃電影情節。「度」在這裏是思考;「橋」是橋段的意思。在如今的粵語中,「橋」常用作辦法、對策、點子之解,例如細細思量、出謀劃策、想辦法、出主意等就是度橋了,也簡稱為「度」。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