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北京的城,臨清的磚。」明清時期,臨清磚因其質地堅硬、經久耐用等特點,逐漸成為修建宮殿城牆的特供用磚,北京的紫禁城、明十三陵、天壇等中國古代皇家建築都用了臨清磚,因此臨清磚也被稱為臨清貢磚。
這些磚至今不鹼不蝕、敲擊有聲。在500多年的歷史中,臨清燒造貢磚時間之長、數量之大是中國任何地方無法比肩的。到了現代,臨清貢磚燒製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曾經一度中斷的古老技藝得以傳承和恢復。 近幾年,曾「撐起一座皇城」的臨清貢磚,與故宮再續「情緣」,為故宮修繕提供了貢磚。當地亦大力發展貢磚產業,興建了兼具貢磚研發成果發布、研學培訓、貢磚產業拓展、鄉土文化旅遊休閒、非遺保護等功能的貢磚文化產業園,借助研發遊、科普體驗等形式助力村民就業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臨清貢磚非遺傳承人趙慶安,童年便跟隨父親在磚窯廠「跑鬥」,十五六歲之前已經出師,學會了全套工藝。 到了2008年的時候,趙慶安獨立創立了燒磚的基地。 到了2016年,北京故宮工作人員來實地考察臨清磚,趙慶安生產的磚通過了他們的試鋪試用,到現在成為北京市古建築青磚材料基地。在製作流程上,趙慶安一直在做三方面的創新。首先透過提取土質裏的膠質土,進行粉化,達到了去除雜質的目的。 在生產環節探索實現更多機械化,減少人的勞動強度。 同時在原料上進行精準配比,試圖達到甚至超過原來貢磚的材質。
趙慶安深知自己是做一個500年沒變工藝的國家級非遺,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自己有義務有責任把它做好。趙慶安告訴記者:「做出的每一塊磚,就是一個良心磚。因為它出現一點品質問題,會對整個的古建築造成很大的影響。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這個寶貝、榮譽,毀到咱手裏。」
記者、拍攝:殷江宏、胡臥龍
剪輯:吳超峰
收藏
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