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西九搭高鐵過七關 假期迫爆 旅客折騰

大批旅客昨日在西九龍站等候過關乘搭高鐵,須以紅色膠帶攔截人龍,現場十分擠迫,怨聲載道。(曾瀞漪攝)

香港疫後復常以來,高鐵出行需求急增。昨日(21日)適逢重陽節三日小長假首日,西九龍站內旅客迫爆,有市民黃昏上網打算購票北上,仍然一票難求;有市民早有「過關時行李檢查都要過兩關」的經驗,預早2小時到站;有資深媒體人在車站輾轉折騰,體驗「過七關,汗流浹背」的複雜流程,深感「高鐵低效」,極為不便,發出「改善通關流程」的呼籲。大公報記者自通關以來多次進行通關全流程實測,亦發現西九龍站諸多不便,有多個需改善之處。

有乘客表示,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便利,應該考慮到各方面的暢順安排。有議員指出,本應便利的高鐵出行,不能因流程問題而拖慢,認為香港應與內地研究西九高鐵站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以加快通關的效率。

昨日適逢重陽小假期,高鐵站內人山人海,怨聲載道。知名媒體人曾瀞漪昨日在西九龍高鐵站輾轉奔忙,她指這次乘坐高鐵,是今年第二次。吸取前一次的經驗,已提早一小時抵達高鐵站,然而時間還是非常緊張,主要耗費時間的,是安檢、健康申報碼等重重關卡。進站後首先是等候健康申報碼,由於人太多,工作人員都忙不過來,最後健康碼截圖也不再需要出示,直接通行。之後是香港海關,再次遇到望不到頭的人龍,環境擠迫不舒服,有乘客等到着急了,高呼「只剩8分鐘開車啦!」

乘客:「兩地一檢」加快流程

過了香港海關,走一小段路,進入內地海關前,還需要再過一次行李關。大件行李上上下下,速度又慢下來。好不容易到了閘口,排隊等候15分鐘才開閘。整個過程,可謂過五關斬六將。曾瀞漪認為,需要盡快改善過關流程,建議把行李檢查縮減至一次,兩地海關最好一次過,即實施「兩地一檢」,一部機器能夠識別香港(或者海外證件)以及進入內地的證件。

記者昨日傍晚再次來到西九龍站內觀察,剛進站,就遇到提早2小時前來進站的市民張先生。「健康碼、兩次行李安檢掃描再加上回鄉證、身份證檢查的過關程序,在這麼多人的日子裏,要提早到,否則會很趕。」張先生提着行李箱邊走邊說。

事實上,從疫後恢復通關以來,《大公報》便一直關注西九高鐵站運作及便捷問題。今年5月,記者就曾實測從西九龍站過關到深圳北,當時過關人數比不上現時,但過關依舊相當耗時,尤其是行李檢查,由於出境香港和入境內地均需要掃描一次,再加上掃健康申報碼及兩邊的過關程序,最少需要33分鐘才能到達候車廳。

除了關卡重重,大公報記者亦發現不少問題。例如,昨天記者駕車到達西九龍高鐵站停車場時,大排車龍,有成功入場等候接客人的司機表示,自己排隊已超過半小時,如要前來泊車轉乘高鐵,就有機會趕不及入閘上車。到記者最終泊好車,已花了超過45分鐘。

座位有限 老少候車席地而坐

昨天晚上七時,站內所有前往深圳及廣州的車票均已售罄。記者又觀察到,傍晚時分站內廣播不斷重複,指因站內車務繁忙,呼籲乘客預留時間入閘到B3離港大堂等候乘車。大公報記者從高處望見B3樓層有黑壓壓大量旅客正在等待上車,但大堂內座位有限,很多旅客不論老少只能席地而坐。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上周三表示,高鐵西九龍站是實施「一地兩檢」模式的口岸,預留指定空間設置「香港口岸區」及「內地口岸區」,分別由兩地執法人員為乘客進行通關程序。現時該站的兩地查驗設施是兩地政府根據上述原則,並考慮車站實際操作、通關流程和便利旅客出行等各方面後,經協商而安排的。

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政府可以從短、中、長三個角度出發,回應市民的訴求。短期內,可以在假日加派關員協助消化人潮;中期則可從簡化過關程序上入手,例如與內地就「健康碼」作出討論,研究取消的可行性;長遠則與內地研究「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以加快通關的效率。梁熙認為可以參考珠海到澳門的過關安檢模式。

亟待改善|乘客艱辛體驗:過兩次安檢 費時失事

「最初實行『一地兩檢』,就是為了便民;我相信這是一個好辦法,但在具體操作層面還有改善的空間。」經常往返香港和廣州的周女士表示,香港西九龍車站的「一地兩檢」現時要一次過七關(見表),每一道關卡都要停下來排隊,而關卡與關卡之間的距離又長,反而令乘客登車時間變得更加長。她建議,關卡的設置可以再簡化,例如取消健康申報碼,而關卡之間的距離可以短些。

關卡多 時間難把握

在港返工的廣州人周女士表示,若工作日等非高峰時期到西九龍站搭車,正常步行速度二十分鐘就可從車站口到候車廳,登車過程較為順利。不過似自己這種多是在周末、紅日等放假時間回廣州的人而言,每次乘車都感覺像賭博,在遭遇一次未趕上車的經歷後,漸漸地變得不敢賭,所以每次都特別早到,經常需要在候車廳逗留最少一個鐘。「關卡多,變數就大,時間好難把握。」

周女士認為,作為乘客她亦與曾瀞漪感同身受,認為安檢最費時。「過行李和安檢這一塊,登一次車就要過兩次安檢和行李機,尤其是第二次安檢處只有兩個行李傳送帶,故安檢處在節假日極容易出現打蛇餅的情況。」

流程簡化 才是最大便利

周女士對此疑惑,為何必須要過兩次安檢?而且兩次安檢都必須讓所有物品都過機?「羅湖海關的安檢,通常也是有行李箱的過傳送帶,沒有行李箱的就直接過去就可以了,這樣其實快很多。」她指出,兩地政府是否可以考慮將安檢合併為一次過,又或者改善現有的第二道安檢。其次,她亦疑惑是否還要繼續掃健康申報碼,「太費時了!」

另外,關卡之間的距離過大。「第二道安檢和上一道關卡之間間隔很大,要走一段路才可以。平日五分鐘走完的路程高峰期十分鐘都走不完。」她建議政府縮短有關距離,例如縮短有免稅店的通道等。

她補充說,廣州到香港的乘車程序就便利許多,因為是到了香港再過關;或者以前在廣州過一次關,到了香港再過一次關,都比現在的情況好。「好簡單的道理,上車的時候大家都趕時間,到目的地下車了就不緊張了,點搞都唔怕。」她認為,讓上車的流程簡化,讓不確定因素變少,才是最大的便利。

西九高鐵面面觀|假日高鐵需求大 過關安排須優化

高鐵香港段今年初復運以來,跨境客運需求不斷上升,今年暑假旺季高鐵香港段每日乘客量平均超過七萬人次。高鐵今年先後增加了新路線和直達站點,但部分路線的班次較疏,例如連接江門至湛江西等五個新站點的新線,每日往返僅各一班列車。而直達深圳和廣東等站點的短途班次列車的需求日益殷切。

有旅遊業界人士表示,高鐵短途班次未算頻密,贊成大幅度加密班次,例如假期往來深圳北的列車班次,希望可加密至5至10分鐘一班,實現「地鐵化」。與此同時,客流量一定比現時更大,西九龍站過關安排及配套必須盡快優化。

高鐵香港段今年先後增加了廣州東、成都東和湛江西線,接通的內地站點由開通時44個站點,增加至現時的73個。廣州東線服務為每日20班,而往來深圳的列車班次為184班。今年首8個月,高鐵香港段旅客超過1200萬人次,8月份每日乘客量平均近8萬人次,繼8月13日(星期日)創出單日超過10萬人次的疫情後新高,在9月30日國慶和中秋節長假期期間,再創出超過10萬人次新高,是高鐵香港段開通以來的最高紀錄。

現時往湛江汕頭 每日僅一班

大公報記者翻查內地高鐵部分站點的列車班次,與香港高鐵西九龍站的直達列車班次比較,舉例深圳北往返湛江西的高鐵班次每日有6班,而香港西九龍站往返湛江西僅得各一班;深圳北往返汕頭每日有32班列車,而香港西九龍站往返汕頭亦只有各一班。

在香港生活的江門人李小姐表示,自香港西九龍站可以直達江門站,乘搭高鐵約兩小時即可到達,大大節省回老家的時間,惟香港每天僅得一班早上10時18分出發的列車,時間上需要特別遷就,如果趕不上該班列車,只能改票到翌日,造成不便。

大航假期董事長陳燕萍昨日向《大公報》表示,高鐵班次應根據客流量安排,對那些較受旅客歡迎的熱門目的地線路,就應加多班次,保證運力,「例如通往潮汕的高鐵列車,早前每日班次很疏落,但隨着愈來愈多港人北上,現在也已加到每日有九班列車。」

深圳北廣州南 轉車接通全國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向《大公報》表示,深圳北站和廣州南站是超級轉車站,前往全國各站點的班次都很多,供應亦相當充裕。內地很多旅客會乘搭高鐵到廣州南或深圳北,如果高鐵香港段增加往返這兩個站點的列車班次,對增加訪港旅客有作用,市民北上遊玩亦更方便。

崔定邦認為,往來深圳北站的班次,在假期更可以「地鐵化」,靈活增加至5至10分鐘內一班。他指出,不少香港居民會前往粵西等地探親或旅遊,部分粵西站點列車需求大,期望每日的班次可以增至四班。

方便出遊|新線新站點 帶旺旅行團

周一是重陽節,上班族可享連着周末的三天小長假,有旅行社表示,重陽小長假生意較平常周末增三成,潮汕、中山等地的廣東省短線旅行團尤其受歡迎,高鐵票一開始預售,相關旅行團很快爆滿。部分市民多請幾日假,參加五日團前往北京等較遠城市賞金秋紅葉。

大公報記者日前以顧客身份向銅鑼灣多間旅行社查詢昨日周六啟程的團位,基本已售罄。其中一間旅行社的職員表示,去汕頭等廣東省內城市的兩、三日團最受歡迎,「一星期前就已經爆滿!其實只要目的地的高鐵票開始預售,報團名額就會很快售罄。」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向記者表示,現在正值金秋10月,是出遊的好季節,很多市民會趁此次重陽節三日小長假出遊,亦有人重陽節返鄉掃墓,順便旅遊。「包括近期剛開通的湛江西高鐵線路,沿途經過的江門、開平等地都較以前有了很大變化,增設了多個文旅項目,同時這些新高鐵線路也帶動更多港人北上。」

大公時評|為民辦實事 改善高鐵通關流程

文/李俊

高鐵是高效便捷的代名詞,誰曾想到,在香港,高鐵的速度竟被通關流程拖了後腿?搭高鐵與搭飛機一樣要提前數小時才安心?

本港自今年初全面通關以來,關於西九龍高鐵站通關配套等問題的投訴,不絕於耳。而隨着客流量不斷創新高,問題越來越嚴重。有人形容,如今坐高鐵,不僅要六、七個流程,甚至還要「脫層皮」。

今年1月15日,高鐵恢復運行後,每日乘客量平均超過7萬人次,而「十一」、中秋節等假期,單日客量更超過10萬人次,是高鐵香港段開通以來最高紀錄。一方面是客流量不斷創新高,另一方面則是通關流程、配套服務遠遠未能跟上需求。問題存在於兩方面:

一是安排不周,欠缺必要引導。乘客進入驗票閘口前,需要大排長龍等候,現場又缺乏必要的引導,在節假日「打蛇餅」成了常態;即便入了閘,還要排隊進行安全檢查;完成了檢查,還要等候掃健康碼;其後還要過香港特區海關和內地海關過機以及邊防檢查;最後還要排隊坐升降梯到站台。算下來,上上下下、左排右排,要排五、六次隊伍、過五、六個關卡。平日人少則已,周末或節假日,旅客被折騰得疲憊不堪,怨聲載道。有市民形容,坐高鐵要提前三小時到達,否則「好容易上唔到車」。

二是配套不足,服務意識不夠。早在今年夏天,就有議員向有關部門轉介市民投訴,指過關配套跟不上需要。例如,高鐵重開後以電子車票取代了實體車票,但B1離港層的票務大堂及行李檢查大堂,只設置了10個「自助閘機」及6個「輔助通道」,大型行李檢查機也不夠。另一方面,離境等候區的座位嚴重不足,許多長者及小孩被迫席地而坐。排隊時間已經夠長,還沒有足夠的等候設施,只會加劇混亂。

高鐵擁有高效、便捷、快速的優勢,這也是兩地民眾選擇高鐵作為出行首選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如今「坐高鐵」有如「做噩夢」,體驗越來越差,怨氣越來越大,如何能方便兩地往來、如何能減少兩地民眾不必要的誤解?特區政府有關部門以及港鐵,需切實掌握真實情況,優化通關流程,提升旅客通關便捷度。例如行李檢查是否能一次過完成?對長者兒童的「禮遇通道」能否增加?周末能否增加人手,等等。如果涉及到內地有關部門的,應該主動提出來研究解決,不能高高在上,若無其事。

「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不是一句空話,需用更多實際行動來踐行。有香港知名媒體人感慨:「實在太需要改善通關流程了!需要更人性化。官員宜微服私訪,在周末以及黃金假期體驗一下百姓的滋味。」其實,不必「微服私訪」,只要在周末搭次高鐵便知民間冷暖了!

(來源:大公報    記者:黃山、蘇荣、伍軒沛、郭如佳、易曉彤、王亞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西九搭高鐵過七關 假期迫爆 旅客折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