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獨家|專訪諾獎得主丁肇中:這個問題為何「不知道」 ?

 

【點新聞報道】得知11月2日會在嶺南大學新校長的就職儀式上,見到美籍華人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丁肇中,點新聞記者在前一天便準備了幾個較為生活化的問題,希望在隨和的氛圍中進行一次採訪。

丁肇中發表演講。(嶺大供圖)

當天上午,懷着激動的心情聆聽丁肇中院士分享了目前進行的研究以及他的科學觀(可參考如何探索宇宙起源?丁肇中做客嶺大:中國科學家承擔關鍵任務)。在上午的論壇結束之後,以及下午的名譽博士頒授儀式開始之前,記者兩次追上腳步,嘗試和丁院士對話,均被隨行人士婉拒,丁院士亦不苟言笑。記者勉強得到在儀式後「可以合張影」的允諾。

頒授儀式結束後,丁院士用英文指着記者,對工作人員說,「She wants to take a photo(這位姑娘想拍張照)。」

丁肇中與記者。(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合影後,丁院士被前來祝賀的各界人士簇擁。這時記者觀察到,院士把新任校長秦泗釗送來的鮮花,遞到了夫人手中。

丁院士隨後則與幾位山東日照的同鄉見面,巧的是,這次短會的參與者之一是記者的一位舊友,當時就在身邊,隨口便向記者發出邀約,「乾脆短會你也一起來參加吧。」於是,下午4點45分,記者和丁院士的幾位日照同鄉,包括日照一中校長尚洪兵、日照一中信息處主任梁啟冰,以及在TVB工作的日照朋友,一齊走進了貴賓室。

丁肇中翻看曾在家鄉日照拍攝過的舊照。(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這15分鐘與其說是會議,不如說是敘舊。丁肇中出生於美國,但祖籍為日照,丁氏是當地望族。丁肇中曾在3個月大的時候,隨父母前往故鄉日照生活,到2歲時離開,跟隨父親教書前往外地。日照一中校長尚洪兵拿出了老照片,上面有他和丁院士曾一起出席掛牌活動時的身影。丁肇中回憶往昔,喜上眉梢,把照片拿給妻子看,和老鄉攀談起來。

值得關注的是,明年將迎百年校慶的日照一中特邀丁肇中出任名譽校長。丁院士未有過多猶豫,一口答應。他欣然展開「名譽校長」聘書,閱讀起來:「2023年11月起聘……嗯……那什麼時候為止啊?」眾人笑應:「沒有截止日期,Forever!」

隨後,點新聞記者和丁院士也聊起天來。

1. 您對香港有什麼印象?

丁院士低頭沉思了一下,神情認真、字斟句酌地總結道:「飯,很好吃!話,聽不懂!人,很有禮貌!總之給我很好的印象。」

聽到這堪稱經典的回答,記者忍不住問:「這是您第幾次來香港?」

他扭頭看向夫人,用英文「求助」,夫人回答:「About 6 or 7 times(大概是6到7次)。」

2. 您對香港年輕人有什麼想說的?

丁院士考慮了下答道:「抱歉,我不了解香港年輕人,不好亂說話。」

這個回答令記者有點意外也不意外。不意外是因為丁肇中上午在論壇和觀眾互動時,對自己拿不准的問題也直言「不知道」。

丁肇中與台下觀眾互動。(嶺大供圖)

梳理發現,9年前,在東南大學的一場講座上,有人統計丁肇中「十問十不知」。其實,當年獲得諾獎後,丁肇中的好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給他發來賀信時提到:「不要因為獲獎,就認為自己變成專家了。」因此,多年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丁肇中的一貫特點。他的「不知道」不是故作姿態,不是敷衍應付,而是一種不會不懂裝懂的誠懇和率真。

這次,雖然記者自以為問了一個不需要嚴謹回答的日常問題,但他仍然保持了十足的謹慎。

3. 您曾經說過,基礎研究是應用科學的推動力,香港的基礎研究廣受認可,應用科技尚有提升空間,那麼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科技轉化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什麼?

院士仍然保持謙遜,「其實我不是專門管這方面,你可以去問問主管這方面的人,我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4. 聊一聊您自己的經歷,為何您從十幾歲起就對物理科學萌生興趣?

記者以為丁院士會聊聊物理學的普適性等方面,當年楊振寧也被問及這一問題。丁院士轉向妻子,把問題複述了一遍,妻子聽後笑了笑。終於,丁院士給了我一個認真思考後的答案,「那就不知道了,可能和選擇父母有關係」。

丁肇中的父親丁觀海是著名土木工程學專家、試驗物理學家,曾任山東大學、重慶大學、焦作工學院等校教授。

5. 您領導的阿爾法磁譜儀(AMS)工程在未來會有什麼新成果嗎?

在熟悉的研究領域,丁院士配合手勢、流利地講了一分鐘:「會有比較重要的成果,目前AMS在維修、擴大和升級;明年或後年,會增加一個新的探測器在原來的探測器上面,面積很大,有8平方,能更精確地測量暗物質的來源;這是個非常非常大的工程,要靠3個大火箭和4名宇航員來運送,一部分由機械臂來完成,最精密的部分必須由人手來操作。」

「您仍然和去年一樣,認為十年內會發現暗物質嗎?」

「有很大可能,我希望把可能性進一步確定,畢竟99%和99.99%是兩回事。」

眾人聽罷,沉浸在丁肇中縝密的邏輯中。

丁肇中被香港嶺南大學頒授榮譽博士。(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87歲的丁肇中參加全日演講和頒授活動,應很是疲憊,但在接受採訪時仍給予了足夠的耐心。細心的他甚至問起記者,為何將手機放在地上?記者解釋說「手機沒電了」。「難道手機沒電就要丟啦?」他反問記者,大家紛笑起來。

嚴肅又幽默,是記者對丁肇中院士的印象,從一開始的不敢靠近,到親切地握手告別。他的過於坦誠雖讓記者的提問屢屢碰壁,但也令記者學到了很多東西。

丁肇中在名譽博士頒授儀式上,全程保持閱讀,全神貫注。(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沒有人苛求科學家必須什麼都知道。相對於無所不知的所謂「磚家」,人們更希望看到丁肇中這樣秉持嚴謹務實的精神,在「未知世界面前保持孩童般謙卑」的「大家」。在當今這個知識構成豐富、信息渠道多元、未知領域廣闊的時代,不論是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還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也許都能從丁肇中的「不知道」中獲得啟示:知其知易,知其不知難,坦承其不知更難,不被盛名所累、不被世俗所擾、不被虛榮所誤,方能回歸一個科學家的真誠、一個求知者的純粹。

「我之所以明天回去,就是要馬上討論接下來的項目」,丁院士說。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相關報道:

如何探索宇宙起源?丁肇中做客嶺大:中國科學家承擔關鍵任務

秦泗釗任嶺大校長 稱將與時並進堅守核心價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獨家|專訪諾獎得主丁肇中:這個問題為何「不知道」 ?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