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器官捐贈延續生命 醫管局籲患者與家屬參與腎臟配對計劃

為推廣器官捐贈,醫管局於11月8日舉行記者會。(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點新聞報道】為推廣器官捐贈,醫管局於11月8日舉行記者會。醫管局中央腎科委員會主席雷聲亮指出末期器官衰竭病人的困境,他表示,對末期心臟或肝臟衰竭的病人來說,器官移植是唯一治療方案,而對末期腎衰竭病人而言,器官移植是最佳治療方案,而腎臟移植又分為遺體捐贈和活體捐贈。如果沒有移植機會,病人只能依賴透析治療(俗稱洗腎)維生,對病人的日常活動、工作及社交生活均有影響,且併發症及死亡風險高。

雷聲亮指,香港每一百萬人中,僅有4.99位遺體捐贈者。(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雷聲亮指出,目前香港器官移植數目少,而輪候人數多,不能滿足需求,以腎臟移植為例,2023年1月至9月期間只有42例腎臟移植,但輪候人數高達2438人,其中33例為遺體捐贈,9例為活體捐贈。他指,香港每一百萬人中,僅有4.99位遺體捐贈者,相比排名第一的美國(每一百萬人有41.6位),相差近8倍,在世界上屬於低水平。

雷聲亮續指,如捐贈者和移植受者血型不相容,仍有可能成功進行移植,腎臟配對捐贈計劃讓輪候腎移植的家庭再多一個選擇。醫管局已於2022年11月完成第二宗交叉配對及移植的成功個案,兩個家庭捐受者的康復情況理想。雷聲亮表示,醫管局期望將來有更多患者和家人參加腎臟配對捐贈計劃,擴大配對池,提升配對機會率,讓患者有更多選擇。

活體捐贈腎臟移植受贈者劉保財(右)表示,手術後,女兒亦很快康復,身體狀況一直穩定,如今一家人重試行山。(醫管局提供)

活體捐贈腎臟移植受贈者劉保財表示,約40年前,他確診右邊腎臟有先天性萎縮,約12年前發現腎臟指數不達標,開始接受腹膜透析治療,當時在公立醫院病房擔任支援服務工作,透析治療影響他的生活及工作。當時他一邊輪候遺體捐贈,一邊獲醫生建議考慮活體腎臟移植,家人和醫生會面並接受初步檢查及評估後,發現只有女兒適合進行移植手術,父女經過長達一年半的身心評估後,最後成功完成移植。手術後,女兒亦很快康復,身體狀況一直穩定,如今一家人重試行山樂趣,也經常去旅行。

遺體捐贈腎臟移植受贈者陸少冰(左)及其兒子(右),現已長大服務社會。(醫管局提供)

遺體捐贈腎臟移植受贈者陸少冰分享她患上腎病至換腎的經過,她約30幾年前發現腎病,需要接受腹膜透析治療,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需要辭去文職工作。當時女兒年紀尚小,丈夫獨立養家,經濟壓力很大,一度感到絕望。洗腎接近四年後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至今已超過30年,腎功能一直良好。獲腎科及婦產科醫護人員悉心跟進及調校藥物,換腎後不久便懷上第二胎,兒子順利出世,現已長大服務社會,為整個家庭帶來新生命。她說:「我一定會好好生存珍惜生命,我從未忘記捐贈者,感覺對方從未離去,感受到生命在自己身上延續。」

(點新聞記者悠然報道;攝影:麥鈞傑;視頻攝製:任青、杜家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器官捐贈延續生命 醫管局籲患者與家屬參與腎臟配對計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