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師說新語|文憑試千奇百怪錯誤 反映出小學人文學科設立必要

文/李曉迎

近日香港考評局出版了2023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各甲類科目的《試題專輯》,書中一些錯誤答案的例子引起了本地媒體的廣泛的關注。而關注的重點仿佛也只是公事般的引用《試題專輯》中的各奇葩答案,讓市民在茶餘飯後感嘆一下世風日下,便不了了之。雖然問題出在教育界,但教育界的反應如以往一樣的冷淡,前線教師們仿佛看過大風大浪一般表現得非常淡定。

2023年這一屆的中六畢業生是真正的疫情下成長起來的高中生,曾有人開玩笑的說:這批高中生三年的在校時間加起來都不如疫情前學生在校一年的時間多。所以一些網民則認為學生在疫情下沒有機會像以前那樣接受完整正規教育,因此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出現這些問題也情有可原。當然也有一些教師認為,考評局所舉的這些答案,往往都是個案,並非多數,作為前線教師關注的還是答錯的比例,而非錯誤答案的本身,尤其是人文學科,從答案未必能像數學或其他理科那樣歸因出教學問題,很多時候是學生個人主觀問題。

翻看媒體的對《試題專輯》的報道,主要聚焦的還是學生對中國文化基本常識的缺失,例如傳統閱讀習慣與現代閱讀習慣的差異;中國語文科的老難題——錯別字問題,以及中史科概念混淆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本質不僅僅是教育界常說的學與教的問題,也反映出課程規劃與課程發展的問題。

這些看似「常識性」的問題,其背後的原因往往是複雜的。就如現在小學常識科的分拆與改革,所反映出的不僅僅是增強香港小學生的愛國情懷這麼簡單,而是香港的教育系統如何在小學階段培育好我們的下一代可以在積極參與科技發展的同時,更好的繼承和發展人文思想與延續人文精神。再簡單的說就是讓一些「常識」類的問題,在小學時就能系統的掌握,改變常識科現有的依據主題性、跨學科性發展而容易出現課程規劃不平衡或規劃空泛的問題。將一些以往認為可說可不說的人文「傳統」進行規範化、正規化,減少教學中「燈下黑」的情況,從課程與制度上,讓我們的學生可以均衡的發展。

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在看待《試題專輯》中的各種錯誤現象,既不能嘩眾取寵的人云亦云得出教育敗壞的結論,也不能讓話題曇花一現的放任不管。而是要實事求是的去思考,當教育界出現一些令人深思的現象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讓我們的青少年可以學的更好?小學的人文學科未必是標準答案,但至少有這樣的迫切性。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總幹事)

註:本文為獨家刊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師說新語|文憑試千奇百怪錯誤 反映出小學人文學科設立必要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