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11月19日晚,「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獎之夜」在茅盾故里浙江烏鎮舉行,為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楊志軍、喬葉、劉亮程、孫甘露、東西頒授中國文學最高榮譽。
盛典現場,播放了5位獲獎作家的視頻短片,以影像的方式展現作家形象,探尋他們文學創作的精神密碼。盛典莊重公布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五部獲獎作品楊志軍的《雪山大地》、喬葉的《寶水》、劉亮程的《本巴》、孫甘露的《千里江山圖》和東西的《迴響》的授獎辭。五位獲獎作家先後步入舞台中央,發表獲獎感言,分享自己文學創作之路上的心得與故事。
盛典還將莊重典雅的大型文學頒獎典禮與抖音、微博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平台直播融合,讓文學破圈跨界傳播。從2000年到2008年,茅盾文學獎曾連續三屆在烏鎮頒獎。
5位作家感言:
楊志軍獲獎後說:《雪山大地》這部作品,便是從蒼茫記憶中抽取而出的山的一石,水的一浪,地的一角。我想用父輩們的榮光喚醒我們的理想,用拓荒者的篝火映亮今天的夜空,用歷史的腳印延伸時代的步伐,以此來關照人性的豐饒與光芒。我知道此生的文學義務,就是建樹關於「人」的理想,建樹關於生死、榮辱、愛恨、美醜的人性坐標,為此我喜歡精確到位的現實主義,喜歡情緒飽滿的理想主義,也喜歡直面人類精神危機的現代主義。一個人的歷史是國家歷史的一部分,一個人的精神是時代精神的一部分,一個人的情懷是民族情懷的一部分。寫作者的精神緯度決定了其作品的優劣高低,對登高望遠的熱愛時刻伴隨着我們對隕落與滑坡的警惕。寫作者的另一個名字就是,永遠的攀登者。
喬葉獲獎後說:我一直認為,作家和時代就是浪花和大海、莊稼和土地的關係。弱水三千,取一瓢飲,這一瓢水必然是時代的成分。《寶水》就是我取到的這一瓢水。整個創作期用了七八年,其間我經常做的事是「跑村」和「泡村」。「跑村」是去看盡量多的鄉村樣本,這意味着素材的廣度,「泡村」是比較專注地跟蹤幾個村的變化,這意味着素材的深度。「跑村」和「泡村」讓我真正深入到了生活內部,從而得到了豐厚回報:生活把它迷人的光芒與氣息深融密織在作品的質地中。
劉亮程獲獎後發表感言說:在《本巴》的扉頁上,印有「謹以此書向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致敬」,它同時也致敬我生活的這塊土地上各民族優秀的文化精神,我的寫作深受其滋養。寫《本巴》時,我面對着一場來自有童年被人追趕的夢,我在那樣驚恐的夢中一次次地飛了起來。《本巴》是一場夢中的飛翔。把夢中的厄運在夢中解決,讓夢安穩地度過長夜,這正是寫作《本巴》的初衷。文學是做夢的藝術,以夢和虛構之力護愛這個世界的真實。我喜歡小說中哈日王這個孩童,他長着一隻大人的世故之眼和一隻孩童的天真之眼。文學也許正是那隻天真的孩童之眼。這個世界,即使被大人看過無數遍,也永遠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遍,這是文學對人類初心的觀照。
孫甘露說:這部小說講述的故事發生於90年前的1933年,正是在那一年,茅盾先生在上海出版了他的長篇小說《子夜》。那個風雲際會、艱苦卓絕的時代,深刻地影響了其後近百年的中國歷史,也影響並塑造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我們這些後來者正是沐浴在它璀璨的星空下。《千里江山圖》是關於理想和犧牲的,也是關於秘密和情感、遺忘和記憶的。它源自那個令人難忘的時代,也源自我的出生地上海,我時常會想,我有機會在此生活,工作,已經是莫大的犒賞。寫作引領我們反思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也令我們想像我們未曾擁有的。兩者彼此審視,相互交融,令我們體會到,一生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就像歷史學家常說的那樣,榮耀很快就會消失的。而那些為理想付出生命的人,才是值得後人永久記憶。
東西獲獎後發表感言說:十多年前我就想寫一部關於情感推理的長篇小說,但我的認知水平還不足以讓我動筆,寫作不僅是技術問題,還包括你的歷練,包含你的命運以及由命運刺激而成的思想,彷彿煲湯,得用文火慢慢熬。不着急,創作也需要自然生長。所以,我要感謝命運的賜予,感謝那些撞擊我心靈的事件,感謝讓我產生《迴響》創作靈感的人們,並感謝這部作品的共鳴者與欣賞者。如果你張開每個毛孔時刻感知風雨雷電,就會在心靈裏找到現實,在罪裏找到罰,在逃避裏找到責任,在猜疑中找到信任,在內疚中找到愛。生活的複雜性需要複雜的寫作技術去照亮。我想我正走在這條寫作的道路上。
(點新聞記者 茅建興 烏鎮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