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今日(30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訪港行程的第三日,代表團下午與現場約700名香港理工大學師生交流。
會上三位代表團成員分別作主題報告,分享參與載人航天工程任務的經歷,並就航天科技、航天員訓練及太空生活三個範疇,在台上即席與一位博士生和一位本科生對談交流。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致歡迎辭時表示,這是繼2021年航天科學家團隊到訪香港理工大學後,再次讓理大的老師和同學,可以在校園近距離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圑進行交流和分享國家航天事業的驕傲,感到十分榮幸和興奮。理大有超過30年航天科研工作經驗,是香港唯一一所多次參與國家航天項目的大學,理大會不斷增強科研實力,加強跟內地科研團隊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理大校長滕錦光表示,國家航天事業的成就不但彰顯了國家的實力,也大大促進了人類在相關領域的發展。自2010年起,理大一直積極參與國家的太空探索計劃,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攜手研製太空儀器,又利用先進地形測量技術協助評估及選取合適的着陸點,先後協助國家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和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取得成功,未來會繼續支持大學的科研團隊參與國家的航天任務。
香港理工大學師生交流後,師生代表見記者。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航天器系統工程師林浩一表示,他與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劉伯明及神舟十四號乘組航天員陳冬進行交流,交流期間航天員分享在太空站上的生活點滴、經歷和感受,也分享了一些太空站生活的相片和影片。通過與航天員的交流,他了解到中國太空站的歷史、發展和將來的願景,令他認識到國家航天科技日益強大和進步。被問及理大此次交流的感受時,林浩一說,理大過去30年來都有參與國家航天的不同任務,日後將繼續努力,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
理大人文學院中文及雙語學系四年級學生呂浩晴形容,與航天員對話的機會「千載難逢」,作為一個文科學生參與到與航天員交流活動,她感到非常榮幸。她介紹,航天員分享在太空站生活情況,其中見到他們以水平線浮游以及寫毛筆字,她認為十分有趣。對話期間,她感受到航天員的生活非常不易。她指,劉伯明談及他由太空返回地面之後,受重力影響難以適應地面生活及感到不適。她希望日後可以有機會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包括幫忙做一些翻譯或文書的工作。
理大建築及環境學院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博士研究生陳龍表示,他曾參加嫦娥四號及天問一號着陸區選取及評估工作,儘管如此,他平時也沒有機會接觸到航天員,因此他非常興奮能參加這次的交流活動。陳龍稱,航天員分享他們在太空遇到困難解決困難的經歷,鼓舞他面對困難時全心全意去克服。他說,交流期間最深刻的分享是航天員分享出艙後,在太空艙外面維修空間站時面對的困難,當時要將一個部件插到太空艙上但做不到,航天員望着漆黑的太空,自己一個人有點緊張,其後冷靜分析,最終順利完成任務。他希望日後有機會做載荷專家,將團隊的研究帶到空間站。
(點新聞記者悠然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