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三大信貸評級機構之一穆迪在調降中國主權評級展望為「負面」後,又將香港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同時確認香港長期信用評級在「Aa3」。
對此,特區政府回應,不認同穆迪以香港信用狀況與內地緊密相連,以及內地發展可能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為由,而將香港信用評級展望調低至「負面」的決定。
降級理由果真站得住腳?
正如穆迪報告中所承認的,「擁有堅實的信貸實力、財政緩衝空間和龐大的外匯儲備,使香港面對外圍環境衝擊具有充足的緩衝和抵禦能力。」的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地位是全世界都不可小覷的。
當前,香港的外匯儲備充足。香港金融管理局今日(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截止今年11月底的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246億美元,比上個月增加了86億美元,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約6倍,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40%。
「雖然亞洲一路以來經歷許多風雨,但香港金融體系仍安全穩健,聯繫匯率制度變得更強大和有彈性。」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早前參加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BIS)高級別會議上說到。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更是連接中國內地和世界的門戶。經歷3年疫情後,當前的香港正迅速恢復生機和活力。透過招商引資,香港已成功吸引30間跨國企業落戶香港、超過18萬人才申請來港。也難怪穆迪對香港長期信用評級在「Aa3」,只能在信用評級展望上玩些文字遊戲。
網友Tiny就表示好奇,翻看網上資料,穆迪長期信用評級在「Aa3」代表「質素高,風險好低」,既然對香港長期信用如此有信心,為什麼還要「莫名」擔心「香港受內地發展可能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呢?這個降級理由太過牽強了吧?
政治傾向替代了理性判斷
穆迪將香港特區的評級降至「負面」,除了牽強的關於「香港信用狀況與內地緊密相連的」的說辭,還有對特區的高度自治、政府和司法機構、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等作出的不公指責。
「這不僅是不理性的,更是抱有顯而易見的政治偏見。」有網友表示,香港依然堅持「一國兩制」原則,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終止了2019年6月至2020年初期間發生的黑暴混亂局面和嚴重暴力事件,讓香港重回穩定發展的正軌,增強了外界對香港的信心。
事實上,在國安法實施3年多的今天,香港的境外企業數目保持在約9000間的穩定水平,而在今年11月,香港銀行體系的存款總額達到約2萬億美元,比2020年前增長約10%。在今年9月底,香港所管理的私募資本超過2100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二,僅次於內地。這些數據都說明,國安法不僅無損香港的金融發展,更是強化了香港繁榮穩定的形勢。
香港美國商會今年4月發布的調查顯示,有73%受訪會員對香港目前的法治有信心,逾六成受訪會員指香港國安法對公司在港運作無負面影響。因此可以說,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重回發展正規,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堅韌穩固。穆迪聲稱「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影響金融穩定」,完全是政治偏見。
一葉障目只會害自己
作為專業機構的穆迪,如果是基於被西方媒體濫炒的「高企的地方債務和房地產對財政收入的影響」作為判斷依據去評價中國經濟,那就太過於簡單邏輯和粗暴思維了,最終損害的只會是其作為國際機構的公信力。
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引擎,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多年來一直維持為30%以上。穆迪此時對中國「負評」,唱衰的不僅是中國經濟,還有拉低全球市場信心。
截至2022年末,全國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餘額35.1萬億元,加上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務餘額25.9萬億元,全國政府債務餘額61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GDP初步核算數121.02萬億元計算,全國政府法定負債率為50.4%。這個數字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數據顯示,中國地方債務是風險可控的。
此外,中國房地產經過多輪周期,積累了豐富有效的宏觀調控經驗,不會讓房地產市場「硬着陸」。正如國家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展望未來,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穆迪之言也就聽聽而已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表示,「評級機構就是一個個觀察者,觀察者的評價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經濟本身。」
所以,穆迪之言,也就聽聽而已,不能當真了。
有網媒報道稱,2008年金融危機前,穆迪等信用評級機構曾連續多年將絕大多數房貸抵押債券評為最高級。當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金融危機的苗頭無法遮掩時,它們「補救」的辦法是迅速下調其評級,令投資者大為恐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對穆迪等評級機構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表現做過研究,研究表明,在1997-2002年期間,穆迪共有8次評級失敗。
在社交媒體搜索關於「穆迪作出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決定」事件的評論,結果發現,網友們的討論焦點集中在「穆迪評級對中國有沒有意義」「穆迪可信度有多高」等議題上。
所以,穆迪之言,真的也就只是聽聽而已。
(點新聞記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