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南腔北調|中止12項產品優惠關稅 僅僅是個開始

文/上江南

12月21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即ECFA)下的12項石化產品的關稅減讓,自2024年1月1日開始,對於原產地為台灣地區的丙烯等12個稅目的進口產品,不再適用於ECFA的協定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台灣產的12項石化產品即將失去和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同類產品競爭優勢,因為日本、韓國的相關產品與中方有RCEP等自由貿易的關稅優勢。

12項產品僅僅是個開始,但對台灣地區整個石化產業從業者的影響和心裏衝擊是一系列的,並且會直接對石化產業鏈的上下游造成巨大衝擊,失去關稅優惠的台灣石化企業是否都有能力外遷到其他地區重新建廠?還是財團集體發力逼着民進黨當局按照大陸要求放開對大陸產品的不公平貿易壁壘?

吹哨壯膽的民進黨當局

大陸宣布2024年1月1日起對原產地為台灣地區的12項石化產品恢復正常關稅後,台灣民進黨當局的經濟部竟然把這個由於民進黨一方面擁抱ECFA賺取每年1500億美元的巨額順差,另一方面卻在宣揚「台獨」、「抗中保台」,導致大陸商務部不得不中止關稅減讓行為描述成「經濟脅迫」,甚至對外說:大陸此舉效果影響非常有限,因為這些產品銷往大陸的金額並不大,因此對台灣的衝擊造成的風險可控、損失不大。民進黨依然在欺騙台灣人,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20多天,還在愚弄台灣選民,炒作「抗中保台」議題,真的是在吹哨為自己壯膽,為自己的無能辯解。

筆者認為:像台塑等大的石化集團可以啟動全球產業布局,在東南亞等地建設工廠,但經濟部似乎忘記了台灣生產這類產品的中小企業,他們自身實力並不大,但對台灣的就業、稅收影響比較大,根本沒有能力海外建廠,他們這些企業應該怎麼辦呢?

中止關稅減讓才是開始 影響需要評估

2022年,台灣有4成石化產品出口到大陸和香港,金額為62.4億美元,本次中止關稅減讓的產品規模為17億美元左右。由此可見,本次中止關稅減讓對台灣的石化產業的影響非常巨大,如果本次中止關稅優惠僅僅是個開始,台灣石化產業從業者是否需要盡早考慮應該採取何種對策來因應這個事關生死存亡的問題。

石化公會認為:中止關稅減讓對台灣的石化產業一定會產生衝擊,至於影響到底多大,需要進行評估,但公會積極呼籲民進黨當局應站在貿易公平的立場上,積極協商解決。

台灣工總理事長許舒博對此深感憂慮,雖然本次只是12項產品,不是整個產業,一旦中止整個產業,對台灣的影響會很大,讓原產地為台灣的石化產品由於高關稅,失去和日本、韓國等國石化產品的競爭力。大集團可以外遷到海外生產,加速石化產業集團離開台灣,那麼對台灣的失業率、稅收的影響是台灣能承受的了嗎?他甚至表示,如果大陸繼續在石化、紡織、機械等三大行業取消關稅減讓的話,對於台灣工業來講,將會是很大的衝擊,甚至是「毀滅性」的。

筆者認為:如果民進黨當局對此除了「胡說八道」、裝聾作啞以外,不採取任何措施回應商務部的要求的話,中止其他產品關稅也一定會陸續有來。

相關閱讀:

兩岸觀察|華府「恨鐵不成鋼」

來論|台當局設貿易壁壘違反公平原則 必付沉重代價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南腔北調|中止12項產品優惠關稅 僅僅是個開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