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今日是2023年港股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恒生指數收報17047,上升4點,全日波幅不大;科技指數、國企指數亦微升。今日大市總成交751億元,交投量如預期般較為淡靜。今年全年,恒生指數、國企指數跌近14%,科技指數跌近9%。
對於港股本月的表現,富途證券香港首席策略師陸秉鈞向點新聞記者表示,在此前預測本月港股走勢(點擊查看)時表示將會是先試底,再反彈,呈現V型走勢。以12月全月計,恒指在12月11日低見15972的全月底位兼全年最底位後,於A股上升及「粉飾櫥窗」效應下出現V型走勢,接近月初開盤收結。
回顧2023年港股走勢,陸秉鈞表示,今年恒指的最高位是在一月,最低位是在十二月。換句話說,恒指今年是「從頭跌到尾」,儘管恒指下跌經常發生,但這走勢也是比較罕見的,整體可以從上、下半年兩個時間段去概括回顧這走勢。
上半年對港股產生較大影響的來源為外圍,這主要是聯儲局在加息的周期上較市場預期的時間來得更長,引致美元指數表現較為強勢,並導致人民幣持續下跌。由於港股絕大部分都是以港元為交易單位,港元與美元掛勾,人民幣兌美元走弱,也直接造成人民幣兌港元走弱;目前港股有許多內地企業或者業務是與內地有密切關係的公司,在匯價走弱下,公司內地業務的收入和盈利就算保持不變,以港元計價還是會按照匯率出現同樣百分比下跌,這也是為什麼港股比其他市場走得更弱的原因。
至於下半年,今年內需的關鍵板塊之內房行業幾近面臨風險,部分內房企業出現無法還款的情況,影響大眾對相關企業信心,令物業銷售承壓,進一步打擊公司基本面。加上在樓價下跌的影響下,行業負面情況進一步波及整個行業,形成系統性風險。同時,因為內房直接、間接帶動和影響到眾多行業,而且短期較難化解有關風險,因此內地股市今年表現也持續疲弱,這影響了內地、香港兩地都有掛牌的恒指成份股的表現,加劇恒指跌勢。
值得留意的是,恒指已創下連續四年下跌的紀錄,該紀錄為恒指自1971年推出以來首次出現,反映了這次市場的調整時間比過往歷史上的紀錄都要來得久,儘管調整幅度不算最大。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