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我們的2023|市民北上消費 學童抗壓力弱 專家們如何看疫後社會變化?

【點新聞報道】一眨眼,2023年即將結束。過去一年,本港發生不少社會大事,點新聞請來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梁文廣、候任大埔區議員胡綽謙,以及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宋立功與讀者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2023第十三屆香港國際金融論壇在香港舉行。(點新聞資料圖片)

旅客數字回升 國際盛事回流

要說本年度最大的社會變化,必定要提三年疫情終於結束,社會逐漸復常,兩地開始通關。據旅發局早前公布,今年首八個月錄得超過2000萬訪港旅客人次,恢復至2017至2019年同期平均的50%,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稱2023年訪港旅客數字或突破3000萬人次,當中八成是內地旅客。內地訪港旅客數字持續上升,以一連八日中秋及國慶長假為例,入境處錄得約110萬內地旅客人次訪港,平均每日約14萬,較五一長假高約10%,已恢復至疫情前約八成半的水平。

陳凱欣形容,通關帶動更多大型貿易展覽及國際盛事回流在香港舉辦。(點新聞資料圖片)

與此同時,香港今年舉辦多場大型盛事,由金融論壇、體育比賽、音樂節、時裝秀到文化及藝術展覽,精彩不絕,為社會注入活力。陳凱欣形容,通關的實現促使香港與內地,以至其他海外國家恢復經貿往來,同時帶動更多大型貿易展覽及國際盛事回流在香港舉辦。

北上消費熱潮 衝擊各行各業

另一方面,兩地通關也帶來港人北上消費熱潮,尤其是周五至周日和公眾假期。以剛結束的聖誕節長假期(12月23至26日)為例,合計逾114萬人次港人經陸路口岸北上,相反,南下內地旅客只有約42萬人次。

兩地通關也帶來港人北上消費熱潮。(點新聞資料圖片)

胡綽謙表示,口岸恢復通關、健康碼的取消,再加上蓮塘口岸開通,往返兩地越來越方便,昔日市民北上講求吃喝玩樂,也慢慢轉變成連日用品、耐用品都會選擇北上購物。雖然消費習慣的轉變正衝擊本港各行各業,但他相信有危亦有機,特區政府是時候重新思考市場定位,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帶動更多本地特色體驗,釋放本港的文化魅力。宋立功也提到蓮塘口岸吸引大批長者和家庭主婦北上消費,特別是長者可以2元優惠價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抵達上水或粉嶺站,再以2元優惠價轉乘小巴或巴士,每程只需4元,非常實惠。

胡綽謙相信有危亦有機,特區政府是時候重新思考市場定位,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點新聞資料圖片)

夜生活減 推動政府活化本土特色

與此同時,本港夜生活較疫情前遜色。胡綽謙認為,社會節奏改變是問題一大成因,例如,市民早出晚歸,許多店舖被迫提早關門,將原本的兩更當值改為一更,也導致復常後的夜生活、夜經濟未有如預期般反彈。

廟街的「百米美食街」深受市民和旅客歡迎。(點新聞資料圖片)

為提振本地消費,吸引外地旅客,刺激夜間經濟,特區政府自9月14日推出「香港夜繽紛」活動,並連同不同機構在港九新界舉辦一系列具香港特色和吸引力的夜間活動,涵蓋娛樂、藝術、文化、消費等主題,當中包括在廟街設立「百米美食街」。

梁文廣認為通關後的反差,也變相迫使特區政府願意聆聽意見,改變政策,加快活化本土特色。(點新聞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認為通關後的反差,也變相迫使特區政府願意聆聽意見,改變政策,加快活化本土特色。而對於宋立功而言,深港並非惡性競爭,相反,市民正受惠於兩地政府推出的政策。他認為,關鍵在於做大個餅,吸引更多大灣區以至東南亞的旅客願意留港消費,例如,做大做旺九龍城潑水節、舉辦潮州美食節、將九龍城塞結合本地深度遊等等。

復常之後的另一危機是學童情緒個案急增。(點新聞資料圖片)

學童輕生個案增 專家倡改善師生比例

復常之後的另一危機是學童自殺個案急增。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統計所得,2023年8月至10月已記錄22宗涉及18歲以下人士或大專學生新聞報道有關企圖自殺個案,與2022年同期共11宗同類個案比較。中心代表形容,自殺個案由初中學生橫跨至大學生,而且增加幅度令人擔心。希望社會各界攜手合作提升青少年精神健康。宋立功表示,自己作為教育工作者,經常收到家長反映,子女情緒負面,尤其是疫情期間,缺乏課外活動和人際交往,導致年青人抗壓性偏低,容易產生輕生想法。他建議,政府改善師生比例,以減少老師的行政壓力,抽出更多時間關懷學生。

宋立功建議,政府改善師生比例,以減少老師的行政壓力,抽出更多時間關懷學生。(受訪者供圖)

簡約公屋上馬 致力解決基層住屋需要

除復常之外,2023年也是政府積極推動覓地建屋,加快批出簡約公屋的一年。據房屋局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未來十年公營房屋需求量為30.8萬個單位。政府已覓得土地,可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超額完成約10萬個單位,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

簡約公屋的示範單位。(點新聞資料圖片)

至於簡約公屋,可追溯到2022年施政報告,由特首李家超提出,以便盡快填補短期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的缺口,改善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的生活環境和質素。立法會財委會今年3月通過約149億元的首批簡約公屋撥款,房屋署及建築署其後在11月28日公布招標結果,預計四個項目提供約17000個單位。梁文廣認為,2023年充分體現特區政府於房屋政策的重大變化,致力於解決基層住屋需要。

今年9月,本港接連遇上超強颱風蘇拉和海葵。(視頻截圖)

接連遇上極端天氣 議員盼完善通報機制

今年9月,本港接連遇上超強颱風蘇拉和海葵。儘管特區政府透過高層督導,將蘇拉帶來的傷害降至最低,但接下來的海葵導致本港錄得一小時降雨量達到158.1毫米,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同時「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間亦維持長達16小時35分鐘,創下破紀錄的新高。本港多區出現嚴重水浸,例如,柴灣環翠邨停車場被淹沒、黃大仙中心變成澤國等等,暴雨也引發山泥傾瀉,其中筲箕灣耀興道遭到巨石阻擋,石澳道被迫封閉,以致居民陷入斷糧、斷電、斷網的危機。

筲箕灣耀東邨耀興道對開的柏架山發生山泥傾瀉。(網絡圖片)

據事後統計,兩宗極端天氣事件涉及的保險賠償總額高達19億元,雖不及「山竹」的36.9億元, 但仍超過2017年颱風「天鴿」的11億元。而在所有案例中以財產損壞和業務中斷兩項最受影響,索償6722宗,共計賠償16.4億元,佔賠償總額的86%。

黃大仙中心變成澤國。(點新聞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認為,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情況將會越來越多,特區政府有必要提出全面方案,當中包括完善通報機制,加強防災措施,制訂善後方案等等,同時必須將減碳視為首要目標,加強教育工作,鼓勵市民減少浪費。

人口持續老化 議員冀政府著重預防疾病

提到未來,梁文廣期望,「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可以集恩廣益,提出更具體的方案,規管劣質劏房,改善住戶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活得有尊嚴。他希望,完善地區治理後誕生的新一屆區議會能同政府、三會、關愛隊高度配合,共同聚焦改善民生。

陳凱欣期望將焦點從治療轉至預防疾病,扭轉「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黠新聞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則認為,本港人口持續老化,將為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帶來沉重壓力,期望將焦點從治療轉至預防疾病,扭轉「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她期望政府為基層醫療發展作出更多承擔,尤其是明年成立的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能全面評估香港人口健康需求及現有基層醫療服務資源,根據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績效指標。管理局亦應有效地釐清部門功能、職責,以積極推動基層醫療,同時善用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必備基礎健康服務,包括社區藥房、中醫、牙醫服務,以減輕對公營醫療的負擔。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相關報道:

我們的2023|重塑區議會、設立關愛隊 地區治理越趨完善

我們的2023|恢復通關、力推夜繽紛 各界盼做大經濟「蛋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我們的2023|市民北上消費 學童抗壓力弱 專家們如何看疫後社會變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