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旅客「打卡」釀遇溺死傷 各界建言獻策防悲劇發生

石澳日前發生遇溺悲劇,造成兩死一傷。(點新聞資料圖)

【點新聞報道】石澳日前發生遇溺悲劇,造成兩死一傷。警方初步懷疑57歲內地女旅客在岸邊「打卡」失足,被海浪捲走,其胞兄及胞弟落水救人不果,姊弟兩人不幸身亡,兄長腳傷送院。社會各界關注事件,期望特區政府加強教育,推廣水上安全,避免同類悲劇發生。

梁熙認為,相關部門應該在不同口岸張貼大型廣告提醒旅客。(點新聞資料圖)

梁熙:設最佳打卡點 引導旅客安全範圍打卡

對於石澳慘劇,立法會議員梁熙感到悲痛,又提及不少人仿效網紅到相同景點遊玩「打卡」,到本港郊野遠足、溯溪甚至綑邊遊,擔心旅客不熟妥現場環境,而且缺乏經驗及裝備,容易發生危險。

「雖然會在電視或電台上政府不時以廣告作出宣傳教育,但這些訊息未必能接觸到訪港的遊客」,梁熙認為,相關部門應該在不同口岸張貼大型廣告,提醒旅客郊遊時注意安全及做好充足準備。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同手機電訊商合作,對來港旅客用的專屬電話卡作短訊宣傳,當旅客到訪特定高危地點時,系統自動發旅客用的文字短訊,提醒他們的潛在危險並注意安全。

梁熙又建議,政府參考內地及國外做法,在著名旅遊點主動設立「最佳打卡點」,讓旅客有最好「打卡」效果之餘,還可以引導他們在安全範圍內「打卡」。

梁進:拍攝短片 結合小紅書提醒旅客

南區區議員梁進表示,事發地點偏僻,距離情人橋約10多分鐘路程,需要途經不少斜坡上落才能抵達,並非熱門的打卡地點。

被問到加裝圍欄,梁進認為類似地形遍布石澳、鶴咀,而且工程容易對自然生態造成破壞,部門難以大規模安裝圍欄。他續稱,類似問題並非香港獨有,內地及海外都有,如果旅客特地前往該處「打卡」,即使有圍欄,都無法阻擋悲劇發生,相反,宣傳及教育顯得更為重要。

梁進表示,內地近年流行深度遊而非城市遊,許多旅客喜歡到富有當地文化、歷史特色的景點「打卡」,建議政府拍攝更多短片,結合小紅書等社交平台提醒部分「打卡」地點的危險性。他又促請當局加裝警告牌,「正如海外會有『熊出沒注意』的告示,政府也可以在事發地點加裝」。

胡啟榮表示,遇溺後最重要保護頭部避免撞到岩石。(點新聞資料圖)

胡啟榮:救人或遇溺 須推廣水上安全知識

「識游水,不代表可以救人,試過發生事故,遇溺的人被救,但去救人的人反而溺斃」,港九拯溺員工會副主席胡啟榮解釋指,拯救遇溺者是非常危險,人的求生本能會驅使他按低或抱住周邊的人和物,當一個識游水的人被攬被纏,有機會發揮不到平時游水的動作,最後同時遇溺。他續稱,許多行山裝備不適合拯溺,如果貿然跳入水中,會增加施救的難度。

胡啟榮表示,任何人遇溺,要保持鎮定,最重要保護頭部避免撞到岩石,等浪小一點嘗試游回岸邊。如發現有人遇溺,要第一時間求救、報警,然後把多個空樽,放入背包或膠袋,拋到遇溺者身邊,做到短時間浮起的作用,甚至將衣服、毛巾、繩子繫好並拋出去。

胡啟榮認為,香港有很長的海岸線,難以圍封,因此,教育是最能夠治本的辦法,尤其是目前市民和旅客普遍缺乏水上安全意識,建議政府加強相關教育。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相關報道:

點觀香港|內地婦「打卡」墮海釀悲劇 如何安全行山?

點擊情緒|至親意外亡 歷五步走出陰霾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旅客「打卡」釀遇溺死傷 各界建言獻策防悲劇發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