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小紅書治港」言過其實了

文/黎岩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及全方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推進,香港與內地的往來更加密切,2023年超過2650萬內地旅客來到香港,更有超過5300萬人次的港人北上內地。如此緊密的兩地往來關係,在兩地文化習俗甚至法例差異的情況下,絕對難免會出現路見不平張口則鳴的個案。由於內地客對香港投訴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網絡發洩抱怨便成了最為直接有效的捷徑。因此,深受兩地關注的網絡平台「小紅書」就成了跨境客投訴的首選,也因此,兩地相關部門對「小紅書」平台亦格外關注,而許許多多的投訴抱怨都是通過「小紅書」引爆並成功化解。正因為如此,就招致了言過其實的「小紅書治港」之種種非理性的誤解誤區。

或許是社交平台「小紅書」太紅,尤其是香港一以貫之的投訴文化,引致特區各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從而成功化解了內地客的多宗涉及消費不公及旅行遊玩不開心的投訴,以至於造成了外界的極大誤解,就連立法會議員昨日亦隆重其事地提出書面質詢,指有市民反映內地居民言論往往獲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反觀本港不少市民的意見卻遲遲未能得到官方同等重視及回應,容易令人產生厚此薄彼,甚至有「小紅書治港」的觀感。問題是,小紅書所反映的全部問題最終都是由特區政府來「治」,在特區內化解,又何來「小紅書治港」?

實情究竟如何?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昨日回覆指,特區政府同等重視本地或內地社交媒體提出有關本港的意見,亦十分重視市民經任何渠道提出的投訴,並就該投訴即時作出適切回應。

雖然有內地博主形容「現在噴香港已經是一種政治正確了」,而且會很容易引來特區政府極大迴響,甚至還有高官或決策部門主動聯絡事主,詳細了解事情原委,並給予積極滿意的答覆。例如,早前有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嘲笑譏諷說普通話的旅客,疑似對內地乘客作出不尊重言行,點新聞等媒體亦對此做了追蹤報道,並獲得內地網民的一致好評,點讚點新聞肯為內地客仗義執言。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看到點新聞的相關報道後亦曾高調回應,指航空公司人員嘲諷內地客的做法,「傷害了香港和內地同胞的感情」;另外還有多宗涉及欺詐消費的騙局,有不法商販「斤變兩」,欺騙敲詐內地客,也是在小紅書曝光之後,經海關強力執法,才得以減少金錢損失;還有內地旅客來港期間就餐或購物時疑受不禮貌對待,當局隨即鼓勵業界推廣禮貌活動等等。

昨日立法會會議上,有議員就舉一反三地提出,現時經濟受外圍等多種因素抑制,復甦動力或有不足,為此,本港不少市民,藉財政預算案正在廣泛徵求各界意見之際,提出了多項施政建議,如在經濟低潮時期停供或政府代供強制性公積金、退稅、「撤辣」、減印花稅、寬免自住物業地租、增加為基層提供的公共牙科服務等,這些呼聲事關民生大計,關係到社區融合乃至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就以樓市辣稅而言,地產市道低迷是不爭的客觀事實,各界一早已經多番呼籲,要求政府徹底「撤辣」,期望地產市道恢復暢旺,帶動多個行業發展,讓經濟更有起色,但卻遲遲未能獲政府同等重視及回應。長此以往,會否令人產生厚此薄彼,冷了兄弟們的心,甚至會否有「小紅書治港」的負面觀感。

尋常人看問題,可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管治者所見到的必然會是以森林的整體發展為依歸,這就是為何兩者在看待具體問題上會有如此明顯的落差。乍看起來某些聲音似乎也有一定道理,但退稅、撤辣等施政建議,涉及特區整體經濟平穩運行,當局在考慮有關呼籲時,更多是從特區整體發展乃至國家發展大局的高度,顯然與普通市民只是站在各自特定階層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明顯不同。

任何一個政府,斷然不會一面倒全部採納民間聲音,否則變成一個民粹政府,最終的結果還是會損害社會整體的利益。比如,近期就有聲音呼籲徵收離境稅,在中央大力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之際,試圖通過徵收離境稅,阻滯市民北上消費,明顯不合時宜,不合政治邏輯。至於增值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就表示,簡單稅制是香港特區的最大優勢,加多稅種,雖然可以擴大稅基,充實庫房,但會增加營商成本,長遠而言,並不利於特區可持續發展。這明顯地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論。

曾國衞昨日亦表示,特區政府一直秉持「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並透過不同渠道聽取市民各界的訴求和意見,以採取合適安排回應市民所需。新聞處一直有監察傳媒報道和主要社交媒體平台信息,以協助各政策局和部門及時掌握輿情,並通過印刷及電子媒體、互聯網、社交媒體、記者會和簡報會等多元途徑,發放新聞和資訊,無論是在本地或內地社交媒體提出有關本港的意見,特區政府都同等重視。

其實這並非曾局長的官話官腔,因為本港市民的申訴往往涉及積重難返的管治問題,或涉及較為長遠的發展取捨問題,或涉及不同階層的利益分配問題,當然需要折衝樽俎的平衡考量,絕非小紅書投訴被欺詐事件,能夠在最短時間化解。畢竟小紅書上的投訴都是單一糾紛的小事項,解決起來也是相對更容易,況且,迅速妥善化解內地客不滿,確實有助於吸引更多內地客來港,這對香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當然,多一個輿論平台監督特區政府施政,對香港特區而言也是好事。

相關閱讀:

「小紅書治港」成主流?特區政府回應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小紅書治港」言過其實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