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工聯會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進行「關心會員就業情況問卷」調查,成功訪問3772名會員,今日(18日)公布調查結果。工聯會理事長黃國、工聯會副理事長兼權益委員會副主任林志挺、飲食業職工總會權益總幹事招冠聰出席,指超過四成受訪會員對現時職業的就業前景感到不樂觀,建議政府及僱主採取措施改善勞工就業情況。
輸入外勞後 逾五成半受訪者憂就業前景
特區政府去年擴大輸入外勞及放寬人才清單,工聯會批政策嚴重打擊本地就業信心,有逾五成半受訪人士(56.7%)因此對就業前景表示「擔憂」或「非常擔憂」。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指,香港現時勞動參與率只有55.3%,遠低於新加坡和澳門,惟仍有龐大的潛在本地勞動力未有充分發掘及釋放。
加人工可刺激就業
根據調查結果,超過七成受訪者(73.3%)認為「加人工、增福利」能刺激就業,其次分別是「改善行業工作條件,如職安環境、工作環境」(51.4%)、「落實家庭友善措施,如彈性上班時間、提供特別假期」(51.2%)。由此可見,部分行業出現人手緊缺,主因是薪酬待遇及工作條件欠佳。對此,工聯會期望特區政府參考調查結果並對症下藥,推動人手短缺的行業提升薪酬待遇,並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推出積極主動的措施鼓勵潛在勞動力,尤其是釋放婦女及初老勞動力重投就業市場。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勞工福利政策,加強對打工仔女的保障。現正值政府進行財政預算案諮詢,調查顯示超過五成半受訪者(57.2%)要求「增設強積金保證回報計劃」,其次是「取消外判制度,將實際有需要改為長期聘用」(54.2%)及「增加子女教育免稅額」(41.6%)。
就業質素未改善 工時過長及收入減少現象普遍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建議,僱員每周平均工作時數應為40小時,多於48小時則為過長。工聯會副理事長、權益委員會副主任林志挺指,調查顯示有三成受訪者(30.1%)每周工作48小時以上,有20.1%的每周工時更達52小時以上。
飲食業職工總會權益總幹事招冠聰亦指出,受人手不足影響,飲食業的工友要「一人做三人工作」,長期處於高強勞動的狀態,容易過勞並發生職安健問題。他建議政府及僱主優先改善行業的工作條件,強調在整體市道欠佳的情況下,透過輸入外勞只會打擊工友的就業信心。
另外,約三成受訪者(28.3%)表示與去年相比收入減少,林志挺估計以銷售佣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相關工友首當其衝,指調查結果可側面反映出工友現時面對的就業難題,包括工時長、收入低等等,這亦是導致出現「有工無人做」的主要原因。
促優化最低工資機制 保障工友基本收入
政府正就優化最低工資機制進行檢討。今次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會員認為「每次調整的升幅不能低於通脹」(63.3%)、「每一年檢討一次」(54%)、「採用生活工資概念」(52.4%)。黃國指出,最低工資相關的工作都是需體力勞動,且從業員一般年紀較大、學歷水平低,不具議價能力和容易被剝削,有必要儘快優化最低工資機制,發揮政策兜底作用,確保底層勞工勞有所得,過上尊嚴生活。
為促進本地高質量的充分就業,工聯會促請政府重視勞工面對的就業困境,提出六項具體建議,包括:政府要適時評估輸入外勞和人才對本地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推動人手短缺的行業優先提高薪酬待遇,辛勞付出有合理回報,刺激就業;優先釋放及發掘本港潛在勞動力,採取積極主動的鼓勵就業措施;改善本港工作條件,加強勞工保障;政府帶頭取消外判,優化最低工資檢討機制,落實一年一檢、參考生活工資水平,保障基層勞工有尊嚴生活;僱主善待員工,改善員工待遇及工作環境,合理地增加人手,讓辛勤工作的員工分享成果。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