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w-media.dotdotnews.com/dams/product/image/202006/17/5ee9c42f60b2042db2b37445.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200)
【點新聞報道】香港中文大學今日(23日)公布一項研究表示,發現13種生物標誌物,可大大提高醫生識別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組的準確性,有助於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建議。研究結果已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旗下的《通訊醫學》發表。
本港現有約70萬名糖尿病患者,數字仍在急劇上升。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但目前臨床上仍未能準確識別出高風險群組,現行方法僅靠高血壓和吸煙等因素作預測。
中大研究團隊回顧了9000逾項於1990至2021年間發表的研究,在195個生物標誌物中,發現13個標誌物與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相關。其中,預測表現最突出的是NT-proBNP、肌鈣蛋白T(TnT)、三酸甘油酯-葡萄糖(TyG)指數和冠心病遺傳風險評分(GRS-CHD)。
研究亦指,體內NT-proBNP水平愈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愈高;NT-proBNP每增加一個標準差,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率就增加64%。
研究團隊表示,及早識別高風險群組有助病人及早接受干預和治療,目標是找出可準確預測糖尿病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標誌物。
相關報道:
![](https://dotnews-static.dotdotnews.com/img/icon/Revision20230612/noLike.png)
![收藏 收藏](https://dotnews-static.dotdotnews.com/img/icon/Revision20230612/shoucang.png)
![取消收藏 取消收藏](https://dotnews-static.dotdotnews.com/img/icon/Revision20230612/shoucangactive.png)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