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俊耀
中風是一種可致命的急性疾病,是指腦部的血液供應受阻而中斷,腦細胞在缺乏氧氣和維生條件下,短時間內出現壞死。當腦部功能逐漸喪失,並產生神經損傷後遺症,沒法發出指令給肌肉運作,身體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殘障,所以發現中風後需要即時進行急救。
中風大致分為兩類: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是因血壓過高或血管退化變得脆弱,大腦血管意外破裂而溢出血液,情況來得突然且病徵會在數分鐘內呈現,很多時需要緊急施手術清除瘀血。而八成以上個案屬於缺血性腦中風(腦栓塞),是腦動脈或是頸動脈管道收窄或硬化,被血凝塊堵塞造成腦部缺氧的,病徵可能拖延到一兩日內逐漸惡化。
近年因港人生活習慣的改變,預防中風和復後護理成了一個大課題,除了適量運動也要注重飲食,盡量減低納、糖、反式脂肪的攝取量,定期作身體檢查,避免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風險。中風來得突然,但並非全無預兆,尤其是缺血性腦中風對身體的破壞會稍微滯後,一旦發現病徵應立即求醫。美國衞生研究院指出,在病發三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治療,可有效增加三成的復康機會。
我們常說的「談笑用兵」是既實際又易明的宣傳口號:
談:口齒不清,理解困難;
笑:面或嘴部左右不對稱、流口水;
用:手腳乏力或不協調,易失平衡;
兵:立刻求醫。
中風後的三至四星期,腦部積壓的水腫或出血/缺血會逐漸改善,對生命的威脅也隨之減低,而接着的6個月便進入復康的黃金期。當腦神經細胞損壞,某些感覺訊息和運動指令無法經過中樞正常往來,使身體和四肢好像失去連繫。視乎這些併發症的影響和復原進展,決定了病人身體會否變成嚴重或永久殘障。以下是一些常見症狀:
運動功能障礙:左腦受損會影響右半身軀包括臉部肌肉的運作,有時候咀嚼和吞嚥困難。小腦受損則會出現身體不協調而平衡力差,或做不到如拿水杯等簡單動作;
神經病變和麻痺:因感覺訊息傳送受阻,身體某些部位會出現麻痺、無力和僵硬症狀;運動神經元亦因此變得過度興奮產生痙攣現象;
認知障礙和失語症:因腦部受損而喪失部分說話、書寫、閱讀和理解能力;學習、認知和記憶力亦會下降;
其他:情緒不穩、溫度體感、意識混亂、大小便失禁。
腦細胞一旦死亡基本上是沒得救,但這並不代表腦功能沒有復原的可能。「神經可塑性」告訴我們,透過大量訓練和學習,沒受傷的腦細胞有能力重塑新的神經連結,這是中風後復康治療的理論基礎,這時候物理治療師的介入是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