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23條立法後更應加強全民教育

文/鄭久慧

本月15日,《安國護港》專題網站正式推出,透過教育短片、有獎問答遊戲、個案剖析等方式,深入淺出地向市民大眾傳遞國家安全資訊,堪稱國安教育的成功範例。

香港國安法非常重視國安教育

筆者在早前文章《23條立法重依法懲治 亦應加強防範國安風險》提到過,香港國安法非常注重國安教育,從而達到預防及防範國安風險的目的。香港國安法第9及10條列明,對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涉及國家安全的事宜,特區政府應當採取必要措施,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同時,政府也應當通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而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制定相關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簡稱全國人大「528決定」),也要求特首應就香港特區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及開展國家安全推廣教育,定期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有關報告。

自從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後,全港的國安教育進行得如火如荼。國家在2015年立法,將每年4月15日確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本港,2021年4月15日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的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透過連串活動提升全港市民的國家安全意識。2022年7月開始招聘的公務員職位,所有申請人須具備《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的及格成績,方會獲政府考慮聘用,這一項安排亦延伸至所有公營學校、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及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的新聘教師。在大學教育方面,從2022年9月的新學年開始,八間資助大學均將國安教育列入必修課程,更有大學成立國家安全與法律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及幼稚園方面,教育局致力於透過多元學習模式將我國的歷史文化、憲法、基本法、香港國安法、國旗及國徽等章程包含在課程當中,全面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及國家安全意識。

23條立法後更應加強全民教育

廿多年前,特區政府首推23條立法,遭遇抹黑污衊,最終須撤回草案。今屆政府展現維護國家安全的承擔,重推23條立法,海外反華亂港勢力群起發動輿論角力戰,妖魔化及污名化正當的國安立法工作,大肆散布謬論和恐懼感。故此,23條立法完成後,當局不單須教育市民,更要向國際社會解釋法例,增進國際友人對國安法及23條立法的了解,免受反華勢力煽惑。

事實上,香港國安法已涵蓋基本法第23條中的分裂國家及顛覆國家政權罪,立法為補足叛國、竊取國家機密等5類罪行。雖然保安局在23條立法公眾諮詢文件多次提及香港國安法和全國人大「528決定」中關於預防及防範可能發生危害國安風險的條文,然而筆者卻發現,公眾諮詢文件並無任何立法建議與國安教育有關。

設立23條國安教育 同時優化香港法治願景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在完成23條立法後,如何推動更有效且更具建設性的國安教育?是按照現有的宣傳教育模式及公務員教師考核機制,直接加入新立法的5類國安罪行,就當完成嗎?還是我們要把握築牢國安防線的契機,優化香港法治願景,增強國安法及23條的國際認受性呢?

在2020-21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政府曾宣布預留多達4.5億港元,讓律政司推行為期10年的「願景2030——聚焦法治」計劃,構築香港法治藍圖,加深社會各界對法治概念的認識及實踐。計劃設有短、中、長期目標,不僅在社區及學界推動法治普及,亦會資助法治研究及進行數據統計;同時積極掛鈎國際及區域性的法治發展,與國際、內地、本港的法律界持份者通力合作,共同促進法治。例如在2022年5月11日,經中國社會科學院同意,律政司與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簽署法治研究交流和合作的框架安排,增進交流合作。

當然,任何法治願景都須以維護國家安全為最大前提。沒有國家,任何願景都只會淪為泡影。立法會文件顯示,上屆政府在香港國安法立法後,曾積極透過「願景2030」開展校園國安教育,但今屆政府走馬上任後,在學界推動國安教育的主力改由教育局承擔,而「願景2030」專頁網站自2022年中後,亦未見有顯著更新。

作為納稅人,我們首先會問的是,投入的4.5億公帑能否繼續發揮作用,活化這個受聯合國認可的「願景2030」計劃,作為向國際社會游說的突破口,增強國安法及23條立法的國際認受性?其次,因23條立法諮詢文件並無提及任何公眾教育措施,立法完成後,當局仍透過現有教育宣傳渠道進行23條推廣,再無新猷,是否足夠?我們期待,政府能夠早日將國安法例(香港國安法及23條立法)併入香港法治願景,推動更多普法、研究、數據整理、案例分析的工作,增進與國際社會的法治交流,釐清誤解,增強話語權,駁斥西方國家的抹黑。

國家安全與國際認可 兩者息息相關

香港不僅是中西交匯的橋頭堡,亦是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國家安全除了有賴國家作後盾,有賴本港保安部門及盡忠職守的警隊,亦有賴國際間各類維護法紀的協作及情報交流,絕非「閉門造車」可以達成。

舉例,雖然地緣政治矛盾日趨激烈,當局仍可積極與中立國家加強法治交流,簽訂引渡協議,在竄逃海外的亂港分子借道這些國家時,將其擒獲,以儆效尤。又例如本港致力於打造盛事之都,但參看外國案例,萬人聚集的大型活動亦是可能衍生治安危機的場所。坊間熱議美斯缺陣事件,有意見認為幸好在場佔大多數的本港及內地球迷質素高,否則同類情況若發生在外國,在場的約4萬球迷分分鐘鼓噪,或釀成大型暴動。須知當時在場觀眾不僅包括大批社會名流,更有本港行政機關的兩大要員,其安危可能關係到香港的政局穩定,究竟賽前的情報搜集、資訊研判及風險評估工作是否足夠,筆者認為絕對有改善空間。

相關閱讀:

點此查看「23條立法」專題

久慧說法|23條立法重依法懲治 亦應加強防範國安風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23條立法後更應加強全民教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