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誰在歧視內地人?

文/黎岩

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昨日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作工作簡報,平機會主席朱敏健向在席議員匯報平機會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多位議員關注內地人士在港遭遇歧視的社會問題,平機會去年曾表示希望針對族內歧視問題,即內地人在港遭歧視問題,爭取在2023年內完成相關立法,唯迄今仍在草擬磋商細節中,有議員對此表達強烈不滿,期望當局盡快完成相關立法,完善法制建設,杜絕類似的不法行為,營造公平公正、包容和諧、多元平等的社會環境,以吸引更多的遊客。

香港社會存在歧視內地人的現象可謂由來已久,就算是回歸祖國近27年後的今天,雖然相關情況日益減少,但並非已銷聲匿跡。不論是小紅書之類的網絡平台,還是平機會本身,甚至立法會議員,乃至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在不同時期以不同身份接獲五花八門的涉嫌歧視的投訴個案。

根據平機會昨日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在2023年1月至12月期間,平機會處理了10198宗查詢,較2022年的8705宗上升了17%,當中6411宗關乎反歧視條例條文及平機會所舉辦的活動的一般查詢,3787宗關乎特定情況或事件,並且可能會被確立為投訴。其中,有關個案是平機會留意到的,或由第三者或不願牽涉調查的受屈人向平機會提出。連同前一年度尚未完結的投訴,平機會在2023年合共處理了1331宗投訴。讀者注意到,該項已經處理的1331宗投訴個案,包括2022年尚未完結的投訴,粗略算來,整個處理只佔包括查詢在內的全部投訴的約一成而已,意味着更多的包括對內地人歧視的投訴,極有可能石沉大海無聲無息沉寂下去。看來,受歧視的內地人要想討個說法,非得在網絡搞搞陣才行。

因為涉嫌歧視的投訴,通常並不涉及十分重大的損失,只是一般意義的心靈受傷,所以投訴人通常也不會執着較真地追究下去,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不了了之,但衍生的後果惡果便是不再來港,甚至影響到周邊的親朋好友不會來港。雖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若長此以往,一傳十十傳百,香港的信譽口碑便會年久失修,最終坍塌損毀。一個引人關注的數據或許對此做了背書:春節期間,來港遊客130萬,彈丸之地的澳門遊客多達136萬。也因此,此等事端應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欣喜的是,政府有關部門對於出現在小紅書等媒體上的抱屈投訴十分重視(雖則被人曲解為小紅書治港)對相關的投訴雷厲風行即時解決,維護了內地客人的消費權益,即時化解了相關風險。但是,單靠滅火救火式的方式,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內地人遭歧視的問題。

雖然有點老生常談,平機會主席朱敏健昨日還是主動表示,就立法禁止「族內歧視」一事,內地政制事務局、律政司仍在就字眼、細節、定義等交換意見,整體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中。他又指,即使無投訴人,如涉公眾利益,平機會也會主動調查。當然,或許是平機會衙門不夠大,權力不夠充分,諸如去年發生的國泰空乘涉嫌對講普通話的乘客的歧視甚至侮辱,之後也未見平機會出面調查執法,只是由國泰公司內部執行家法,訓誡空乘,並作出強制性規定與誡勉而已。

究其根源,歧視內地人還是肇始於香港百年殖民歷史,港英當局處心積慮地去中國化的奴化教化,由此產生的根深蒂固的對國家對民族的抗拒排斥,何以在崇尚法治的香港社會會發生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疾首的黑暴呢?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英國佬管治期間的奴化教育,而回歸後的國民教育的缺失以及反中亂港勢力的興妖作孽,以所謂的本土理念為幌子的「港獨」思潮的滋生蔓延,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已經習慣了過往有錢有勢高高在上的心胸狹窄的市民,面對祖國強大國民富裕所帶來的強烈的心理落差而導致的失落感沮喪感。

總而言之,這種歧視可能是發自內心的,也可能是言不由衷的,甚至是隨意信口的,但無論如何,茲事體大,終將是對香港和諧多元發展有害的毒瘤。

香港是個法治社會,法治精神是港人引以為傲的成功基石,解決相關歧視問題的有效手段與根本出路,只能是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制。選委界立法會議員簡慧敏昨日就問及,平機會有否再研究對內地人士來港可能遇到歧視的保障,如不通過法例,有何方法保障在港的內地人士。朱敏健表明雖然或有輿論覺得相關立法在今日環境下並不迫切,「但無論如何,我哋都會依循三管齊下角度,去睇睇立法建議,未來引進人才計劃,可能好多內地勞工進入香港市場,平機會都會密切留意會唔會接到多啲投訴。」

立法會議員陳勇也提到,去年的工作簡報提到涉內地人歧視的投訴,多由旁觀者提出。他關注如事主不作投訴,平機會是否無法或不會跟進。立法會議員嚴剛則質疑,港漂及引進人才之在內地居住的父母,未能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度,是否也會造成實質性的不平等,並直接影響引進人才長期留港服務香港的心願。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主席黎棟國亦質問,不解為何須有投訴人或其委託人,平機會才跟進,「好可能現在嘅科技,你睇到件事發生,你係睇到係唔妥。」可見,作為民意代表的立法會議員已經多方面對關注到了相關的社會問題,當然藉此機會希望政府正視歧視問題。

雖然有關族內歧視相關條文需要進一步澄清,歧視也不一定發生在不同種族。但如要具體講明內地來港人士,不論新移民、居港已成為永久居民,作為遊客或學生都英受到平等保障,所以要考慮到基於來源地或身份而作出歧視,並就此作出嚴謹定義。且普通法有兩個定罪元素,除了「行為」還有「意圖」,包括其動機及意識,從法律層面界定或有一定難度,各界還是希望能夠盡快完成相關修例或立法,清晰地規管針對內地人在香港受歧視的問題。有法可依,人人都會檢點約束自己的言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誰在歧視內地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